正文 三、創新不是靈光閃現(3 / 3)

其實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微創新著稱的國家。以日本汽車工業為例,早年的日本汽車,在美國人的眼裏就是廉價低質的代名詞。日本汽車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企業表現出持續的微創新能力,徹底改變了世界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豐田汽車在美國最大的工廠(Georgetown,Kentucky)附近,工程師們最常用的考量質量的標準是“問題數(DefectCount)”,即平均每輛車的小毛病數量,而豐田汽車Camry的“問題數”是美國同類車型的二分之一。豐田汽車不遺餘力地探究每一個出問題多的地方及其原因,搜集相關數據,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而後以優化流程的方式,嚐試將“問題數”一降再降。通過這種老美看不上眼的精益求精的微創新精神,把日本車的質量做紮實,口碑做響亮。

在中國,這些跟創新有關的公司身上,無一不閃爍著“微創新”的光芒。騰訊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快速迭代的微創新。百度打敗技術巨頭穀歌,有著大量適應本土的微創新。凡客誠品震撼了整個業界,靠的是係列微創新,它充分調動用戶投票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冠軍產品。招商銀行之所以擁有“最具創新力”的名號,靠的是一種“微”,比如,招行櫃台的一顆糖。海底撈以其“變態服務”模式,向傳統餐飲業發起挑戰,靠的也是微創新……

微創新的本質說到底就是學會借鑒他人,並善於學習和發展。首先,必須得有用戶至上的企業文化。在今天這個以消費者為主導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企業創新的方向。用戶體驗的好壞也可以在短時間內直接反饋到企業。必須從用戶出發,從外至內、由下至上地了解用戶的反饋,是好的反饋就乘勝追擊,是壞的反饋就掉轉船頭。

其次,要善於挖掘數據。如果說“用戶體驗”是一種指向,那麼數據挖掘是通往該指向切實的工具。否則,“體驗”是好是壞無從談起,或不準確。

再次,要努力打動用戶。好的微創新往往不僅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還能使用戶感知到產品的文化、價值和內涵,從而區別於競爭者。比如蘋果的產品,無處不傳遞著簡潔與優雅,而星巴克總給人以溫馨和舒適的感覺,但我們通常很難說清楚我們心中的感受是怎麼來的。心理學家尤金·根德林博士在他的暢銷書《體驗及意義的產生》中提出,感受意識,即我們一般的情感反應,是由無數微小細節累積而來的最終結果。因此,打動用戶不需要什麼顛覆性創新,而是把眾多不被重視的細節做好,從而為用戶創造能夠感觸到的、一體的、係列的、蒙太奇般的體驗,它能使用戶每次在相似情態下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你的產品,並在需要的時候付諸行動。

※知名企業巡展:蘇寧。

“回歸零售的本質”,如果簡單地解釋蘇寧的營銷變革,可以認為蘇寧所期望的變革結果就是蘇寧真正回歸於零售,做零售企業應該做的事情,專心於消費者分析、商品分析,專心致誌地服務好消費者。

蘇寧希望“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在與供應商的博弈中,變複雜的交易結算方式為簡單的買賣關係,提高自己的采購銷售能力。蘇寧真正靠近消費者,研究消費者,最終以客戶為導向,調動整個產業鏈,對價值鏈進行重塑,真正形成中國家電行業全產業鏈競合模式。

蘇寧的營銷變革意味著一係列動作,需要從多個方麵進行解讀。其潛在的邏輯是對全程供應鏈的改造。在采購上,蘇寧要掌握一定的主動權,改變過去工廠生產什麼自己才能賣什麼的被動局麵,主動為工廠提供產品需求信息,將自己更接近消費者的“地緣優勢”轉化為對消費者進行研究的結論,參與到上遊企業的產品研發、市場分析過程中,順應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發展趨勢,最終使整個供應鏈自下而上地驅動。

在銷售上,蘇寧建立自己的銷售隊伍,改變過去店內的導購員基本上是生產廠家的、顧客體驗無法真正落實的局麵。同時,蘇寧的店麵將由原來的“租、建、並、購”模式,逐漸向自建店麵傾斜。

在自身建設上,蘇寧一方麵注重商業品牌的重要性,加大投入進行維護,另一方麵依托先進的信息係統,通過海量的消費者數據庫信息,研究消費者偏好、消費路徑,在此基礎上進行聯合開發以及加強店麵管理。

蘇寧很清楚,改變自己容易,改變他人難。蘇寧已經有能力承接原本就應該由渠道商做,但是卻一直都有供應商參與、主導的營銷工作,把供應商“逼回”到製造和設計的位置。蘇寧在中國家電連鎖行業代表了一種力量,推動著整個行業上下遊向著更優化、和諧共生的商業生態係統發展,哪怕前路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