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的市場中,很多大機構雇用的分析人員紛紛忽視小企業,但萬格是例外。1973年,萬格這樣寫道:“橡子基金的1440萬美元投到39家公司上,平均一家的投資是36.9萬美元。這麼多數量的投資,給了我們多樣化經營的機會,盡管我們不能重視每個小公司的經營,但橡子基金從每家小企業中都能獲得滿意的收入,大約在20萬美元左右。”為了能夠詳細地列出所有有潛力的股票,萬格從當地的小型經紀人公司收集信息。
他每年都為最有價值信息的提供者頒發獎勵,命名為“紅A”。由於萬格不斷將目光盯住小企業上,不但規避了一定的投資風險,而且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萬格喜歡預測趨勢,也在成功預測趨勢的基礎上受益頗多。他認為,一個投資者如果沒有長遠的眼光,很難在這一行業有所作為。
“三腳架”選股法
每一位投資大師,都有自己的一套選擇股票的方法。拉爾夫·萬格在判斷一隻股票好壞的時候有三條標準,他將其成為“三腳架”。而他的“三角架”包括:發展潛力、財務實力以及基本價值。
首先,發展潛力與五個方麵相對應:公司的產品市場不斷擴大;有良好的產品設計;有效率的生產;強大的銷售以及強大的利潤率。通常,強大的利潤率都是由於公司有過人之處,比如說掌握了尖端的科學技術等。
他喜歡市場占有率有絕對優勢的公司,他說:“燈泡行業的龍頭也比拖拉機行業的老三要好。”萬格認為,一家電視台,或一家地區性商業商場,或一家報紙都可以形成區域性壟斷。寧為雞頭,無為牛尾。
接著,萬格尋找那些具有優秀管理層的公司。在萬格的眼裏,一個優秀的管理層應該是懂得自己的行業,精於營銷和銷售的。同時,他們還要對顧客有奉獻精神。此外,他還偏好那些管理層持股比例高的公司,這樣管理層和外部股東利益才能更加一致。
其次,公司的財務狀況。萬格認為,財務狀況良好的標誌是:低負債、營運資本充足、會計製度比較保守。一張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可以保證公司盈利在增長的同時,現有股東的權益資本不會被稀釋。
最後,股價必須有吸引力。萬格認為,不要將公司和股票等同起來,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許多好公司的股價可能已經被市場高估了。
通常情況下,為了檢驗股票在市場中的價值,萬格設計了一個屢試不爽的試金石——停止試驗。“你不妨假設自己正在演一場戲或是玩一個遊戲,假設你在銀行界有一位很古怪的朋友,他借給你一筆錢,利率大約為10%,你準備將這筆錢全部換成正在研究的公司的股票,均以現價買進。
如果你研究了這家公司之後,能夠說:‘夥計,這真是妙不可言,這是一個大買賣,我將停下手中的活來經營那家公司的股票。’那麼你可能發現了一隻優良股票。如果你說:‘好家夥,我想我還是不借錢為好。’那麼這隻股票就不是一隻好股票,此時你最好想想其他的股票,將注意力立刻轉向他處。”萬格說。
為了能夠準確地衡量一隻股票的價格,萬格還讓他的分析師估計這家公司的盈餘。對於股估值不當的股票,則要預測公司是否可能破產,還包括兩年以後會出現的情況。之後,套用傳統股息折價公司,計算出當時這隻股票的市盈率,最終得出目標價格。目標價格計算出來後,還需要計算出如果股票真從現行價格升至預期水平的回報率。最後萬格的工作是,盯緊屏幕中出現的回報率,考慮分析師預測哪裏與市場不同。
與此同時,萬格在選擇股票時,不在乎時效性和流行趨勢。他非常同意彼得·林奇的觀點——每年看15分鍾的形式報告就足夠。他說:“市場是不會在乎經濟是上升了3個百分點還是下降了1個百分點。”他認為,每一份研究報告都證明了股票是可以正確反映經濟的發展方向的,但是要尋找其他方麵的信息,就沒有一點用處了。
為了證明他的觀點,萬格講了一個他親眼看到的例子。他經常在紐約中央公園散步。他看到一個女人在遛狗。這個女人從公園的一個門踱到了另一個門。而她的狗始終前後左右地亂竄。但無論它怎麼亂竄,它始終都是要回到它的主人的身邊。萬格認為,如果想預測那隻狗的運動軌跡,是非常困難的。可是無論它做了什麼,它都是要在公園的門口等它的主人。
於是,萬格認為,如果投資者買入一隻股票後,每天都跟蹤它就是記錄那隻狗的行動軌跡。所以投資者要著眼於股票的長期發展,關注股市在過去幾年裏呈現出的緩慢而平穩的總體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