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篇 海灣地麵戰鬥爆發(1)(3 / 3)

由於沒有遇到伊軍的抵抗,美第24機械化步兵師的進攻是相當輕鬆的,一位美軍隨24機械化師的戰地記者寫道:

我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戰爭,但我感覺到我們就像是趨車前進到某一地方兜風一樣,一路上隻管前進、前進。

即使有伊拉克士兵,但他們隻是來向我們投降的,而不是向我們進攻的,以至每隔30公裏,就得建立一個臨時戰俘收容所。戰爭開始時那種緊張感沒有了,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一個士兵講了一個關於薩達姆的笑話,惹得一車人哄堂大笑。當然危險也不是沒有,那就是害怕薩達姆向我們發射他的生化武器炮彈,因此我們隨時備著防毒麵具,以防不測。

在地麵戰鬥第一天裏,第一路多國部隊俘虜伊拉克軍人3200名,本部僅1人受傷。

第二路部隊進攻態勢

多國部隊第二路進攻部隊由美國第7軍,下轄第1裝甲師、第二裝甲師(前方梯隊)、第3裝甲師、第1騎兵師、第1機械化步兵師、美第2裝甲騎兵團和第7軍的4個野戰炮兵旅:第210、第79、第42和第142野戰炮兵旅組成。配屬第11航空旅和英國第1裝甲師。第二路進攻部隊共有1300輛坦克,是世界作戰史上最強大的裝甲集群。

屬於美國第7軍下轄的第1機械化步兵師是美軍有名的戰鬥主力部隊。組建於1917年,當時名字為第1遠征師,組建之後立即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作戰158天,傷亡2232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該師返回美國本土,駐紮在紐約地區。接著又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1年8月派往英國,然後又被派往北非。

在此後的4年戰爭中,作戰443天,參加大小戰役幾十次,傷亡20659人。該師以敢打敢拚敢傷亡而獲得“大紅1師”美稱。1955年,該師從歐洲返回美國堪薩斯賴利堡駐地。1959年改為訓練師。1961年又改為戰備值班師,1962年改編為機械化師。1964年該師參加了越南戰爭,一戰5年,傷亡20770人。該師從未退出過現役。參加海灣戰爭時編製為:下轄3個旅部、5個坦克營和5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及師屬支援分隊。全師配備坦克290輛、步兵裝甲戰鬥車370輛、其它裝甲車69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60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80個、火炮141門、各種直升飛機127架。

屬美第7軍的另外一個主力師是第1裝甲師,駐地在德國的安斯巴赫。也是美軍裝甲兵組建較早的部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和北非地區同德軍作戰。沒參加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1971年該師部分部隊同第4裝甲師合並組成新的第1裝甲師,駐防歐洲。該師下轄3個旅部、6個坦克營、4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及師屬支援分隊。全師編製17000人,裝備坦克348輛,其中部分是美軍先進的M1A1型坦克。步兵戰鬥車316輛、其它裝甲車68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48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44個、火炮141門,各種直升飛機127架。

第3裝甲師原來隸屬駐歐洲的美軍第5軍,駐德國的法蘭克福。該師成立於1941年,是美軍比較年輕的裝甲部隊。但成立之後就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參加了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傷亡9200人,英勇善戰,有“矛頭之師”之稱。二戰之後該師在西德解散。1947年又恢複為國內訓練師。1955年改為作戰師,當年調西德駐防。全師下轄3個旅部、6個坦克營、4個機械化步兵營以及師屬支援分隊,17000人。裝備M1坦克348輛,也有一部分美軍先進的MIAl坦克,步兵戰鬥車316輛、其它裝甲車68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48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44個、火炮141門、各種直升飛機127架。

配屬美第7軍的第2裝甲騎兵團是美軍4個獨立團之一,駐德國紐倫堡。下轄3個裝甲營、1個炮兵營,約3300人。該團組建於1836年,最初名為第2騎兵團,參加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51年改名為第2裝甲騎兵團。

配屬多國部隊第二路進攻部隊的英國第1裝甲師是在海灣危機中臨時組建的裝甲部隊。其前身是英國第7裝甲旅。英軍第7裝甲旅綽號為“沙漠之鼠”,它的前身是第7裝甲師,該師由第7旅和第4旅組成,其隊徽為白底襯托一個紅圈。第7裝甲旅是英國軍隊最精銳的地麵部隊之一,組建於1938年,其下屬的英國皇家愛爾蘭輕騎衛隊等均有近百年的曆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7裝甲師被調往北非與德國的一個師作戰。當時,這個師的一位指揮官在一次激烈的大戰中,無意發現了善於在沙漠中生存的紅色跳鼠,深有感觸,便要求他的部隊“必須像這種老鼠那樣,學會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和作戰”。從此該旅上下同心協力,以這種“老鼠精神”生活和作戰。這位指揮官還認為這支部隊的隊徽過於單調,於是,便委托其妻子重新為部隊設計一個隊徽。他的妻子便以當地的一種寵物———跳鼠設計了新的徽章。全師指戰員佩帶著這種新的徽章,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一舉打敗了納粹非洲軍團,從此,“沙漠之鼠”便成了這支部隊的代號,名揚天下。至今全旅官兵人人佩戴著紅色的“沙漠老鼠”徽章,並以此為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7裝甲師統轄的第7旅和第4旅解散。到了60年代,英國重組萊茵兵團,第7裝甲師被降為第7裝甲旅,隨後被派到德國。第7裝甲旅除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外,還參加了英阿馬島戰爭,並多次參加北約組織的例行軍事演習。英軍實行的是募兵製,和平時期隻保持有限的正規軍,一般部隊編製均不滿員,惟有“沙漠老鼠”例外,不僅一直保持滿額並可隨時投入戰鬥。而且武器裝備也精良,一些新式武器一問世,首先裝備該旅,如經過改進的“挑戰者”型主戰坦克和最新型的裝甲車等。

第7裝甲旅原為6000餘人,參加海灣“沙漠盾牌”行動時的英國第7裝甲旅有官兵9500名,兩個配備有120輛“挑戰者”式坦克的裝甲團,一個配備有“勇士”號裝甲車的裝甲步兵團,一個配備有“曲劍”式戰鬥車輛的裝甲偵察中隊和一個配備有自行火炮的炮兵團。此外,它還有一個配備“標槍”式肩上發射導彈、“山貓”式反坦克直升機和“小羚羊”式偵察直升機的防空連。為更好地完成海灣作戰任務,英軍專為第7裝甲旅配備了一些通訊、運輸、軍械、修理和醫療救護等後勤支援部隊。時任旅長是帕特裏克·科丁準將。

第7裝甲旅在“沙漠盾牌”行動中部署完畢之後,英國駐海灣部隊司令彼得·德拉比利埃爾將軍在11月要求英國政府增加在海灣的裝甲部隊,從一個旅的規模增加到一個裝甲師,以同美國要求增加兵力的部署相適應。英國政府同意了德拉比利埃爾將軍的要求,又派由克裏斯·哈默貝克準將率領的英軍第4裝甲旅抵達海灣地區,這個旅得到了大量的炮兵、後勤工程兵的加強,與已經先期到達海灣的第7裝甲旅彙合,重新組成英軍駐海灣地區第1裝甲師,共同完成對伊拉克的作戰任務。

起初,多國部隊將英軍第1裝甲師部署在東線,配屬美國海軍遠征師進行地麵戰爭中的助攻任務。後來,英軍駐海灣部隊司令彼得·德拉比利埃爾將軍主動要求將該師調到西線,配屬美第7軍擔任地麵戰爭中的主攻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