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拉比利埃爾將軍在他的回憶錄中記錄了這次換防的經過:
當我得知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傾向於把南麵進攻做為佯攻。而將主力放在左翼寬大的正麵上,從伊拉克西部的沙漠地北上,直接打擊伊拉克的精銳兵團———共和國衛隊後,我和我的幕僚們提出了一個應將英軍布置在何處的新主張。我發現諾曼·施瓦茨科普夫最初利用英軍的“挑戰者”坦克的機動力和火力支援海軍陸戰隊的計劃有兩個缺陷。其一,科威特的地形不便於發揮我裝甲兵機動速度快,遠戰能力強的優勢。科威特境內有大量障礙物,主要是油管和其它設施妨礙坦克自由行動。伊拉克西部開闊平坦的沙漠地是裝甲部隊最好的戰場。我所以這樣看,從我們自己來講,這樣可以對盟軍做更大的貢獻,我們能夠利用一切機會幹我們應該幹的事情。其二,是關於傷亡問題。美軍海軍陸戰隊的進攻地帶是伊拉克軍隊的堅固防禦地區,美軍的分析人員預測美軍在這裏的作戰死亡率為17%。這是個很高的比例,然而如果將其與其它地帶的陣地陣亡預測數混在一起,美軍地麵部隊的平均陣亡率約為5%,這個比例是可以接受的。
這裏的問題是如果英軍地麵部隊全部集中用在美海軍陸戰隊的進攻地帶,那麼陣亡率仍然是17%,就是說一支1萬人的作戰部隊在戰鬥中可能陣亡1700人。這是個我未曾想過的比例。如果犧牲對達成多國部隊的作戰目標是重要的,而且其比例與我們投入的部隊規模相稱的話,我們準備作出犧牲。但我們不能接受的是讓英軍在東線作戰的理由。最後,英軍做為多國部隊中兵力規模占第二位的盟軍應當在主攻方向上起重大作用。
由於這些考慮,加上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帶適於英軍裝甲部隊活動這一事實,我請求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將英軍裝甲師調到西線,編入他的主攻部隊。他開始死活不肯答應,理由是這一變動與他的計劃精神不符,而且需要做重大的組織調整。此外,英軍與美國海軍陸戰隊已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英國人欣賞美國人的素質和幹勁,而美國人則樂意得到有比他們的裝備優越的“挑戰者”坦克部隊的支援……諾曼·施瓦茨科普夫好幾個星期遲遲不作出決定,但最後他終於同意將英國裝甲師配屬給第7軍軍長弗雷德·弗蘭克斯將軍,參加主攻。
後來證明這個調動是正確的,英國第1裝甲師在主攻中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路進攻部隊是多國部隊在地麵戰中的主力。
第二路進攻部隊的進攻地帶寬約110公裏,任務縱深約200公裏。戰略任務是擔任主攻,與左翼第,8空降軍一起推進,在伊拉克—沙特邊界中立區正麵展開進攻。到達伊拉克境內縱深處之後,調頭揮師東進,來一個“左勾拳”,同第18空降軍協同,殲滅以裝甲部隊為主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美第7軍原定計劃2月25日發動進攻,比其它幾路進攻部隊晚一天。當時這樣決定的主要意圖有兩個:一是等待在第7軍西側的第18空降軍完成第一天的戰鬥任務,切斷駐科威特守軍同伊拉克國內的聯係,形成西側掩護線之後再發動進攻;二是在地麵戰鬥開始之後對伊拉克軍隊繼續實施戰略欺騙意圖,直至最後一刻再暴露多國部隊地麵戰中的主攻方向和主力部隊,保證地麵戰鬥的突然性。
但是,由於其他幾路進攻部隊進展比原來預想的順利,突進伊拉克境內以及科威特境內速度較快,如果做為第二路進攻部隊的美第7軍不及時跟進,就容易在整個戰線的西側和東側中間形成“脫離帶”;而且,也因為多國部隊在24日接近中午的時侯接到了科威特地下抵抗組織的一個情報:伊拉克軍隊已經開始炸毀科威特市的海水淡化廠。由於科威特市沒有別的水源,這個情報說明,伊拉克軍隊在多國部隊發動地麵戰鬥之後已經想撤出科威特了。
多國部隊不想失去消滅伊拉克軍事力量的機會。所以,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臨時決定地麵戰的主攻部隊美第7軍提前行動。施瓦茨科普夫同第7軍軍長弗雷德·弗蘭克斯以及阿拉伯聯軍司令哈立德將軍通了電話,在征得他們同意之後,正式命令美第7軍及其所屬部隊比原計劃提前15個小時,於24日下午4點向伊拉克境內發起攻擊。
進攻時間提前15個小時,這就打亂了原來的計劃與部署,一下子使許多問題出現了,因為按照規定在發起進攻之前要有一些實際步驟:派出偵察巡邏隊、核實食物燃料和彈藥的補給等等。進攻時間提前,就意味著這些準備工作必須提前。為此,多國部隊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不得不同第7軍軍長弗雷德,弗蘭克斯研究商量,采取具體措施進行補救。好在第7軍在這個時間之前,已經將發動進攻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完畢了,提前15小時發動進攻影響不是很大。
就這樣,提前發動進攻的多國部隊第二路大軍在沙特、科威特和伊拉克三國交界處向北發動進攻,然後折兵向西,以強大的MIAl型和“挑戰者”式重型坦克縱隊,向伊———科邊界的北麵實施突擊,目標是伊拉克南部重鎮、伊拉克軍隊南部戰區指揮部所在地———巴士拉市。
第7軍進攻之前,號稱“鐵軍”的美第2裝甲騎兵團首先迅速機動到伊軍障礙物的西側,越過邊境進入伊拉克。同時,AH—64武裝直升飛機和野戰炮兵對第7軍正麵的伊軍展開了猛烈的轟炸。第7軍下轄的第1裝甲師和第3裝甲師沿第2裝甲騎兵團開辟的軸線,一左一右地跟在第2裝甲騎兵團之後越過邊境線,向北進擊。
第1機械化步兵師在發動進攻時幾乎沒有遇到伊拉克軍隊頑強的抵抗,但是,卻遇到了布滿鐵絲網和地雷等複雜障礙物的阻礙,該師立即使用裝甲推土機在雷場中開辟通路,用了幾個小時在天黑的時侯才突破障礙地帶一半,抓獲了500名伊軍戰俘。
配屬多國部隊第二路進攻部隊的英軍第1裝甲師在進攻中表現的也很出色。英軍第l裝甲師在地麵戰鬥中的任務是,通過第1機械化步兵師打開的缺口,攻擊其對麵的伊拉克軍隊一個裝甲帥,掩護美軍第7軍的右翼———即東翼,保證第7軍主力順利地實施對伊拉克軍隊進行致命打擊的“左勾拳”。
所以,當第一天地麵戰開始的時候,英軍第1裝甲師趕到美第1機械化步兵師剛打開的突破口處。進攻中的英國士兵驚奇地發現,許多伊拉克坦克在工事裏的炮口都是向南方,因為伊軍沒有想到多國部隊的主力進攻會來自西部。這就打了伊軍一個措手不及,使英軍第1裝甲師進展進展迅速。
正當英軍第1裝甲師準備與美第1機械化步兵師彙合一起通過突破口時,接到了軍指揮部命令:由於當天晚上無法通過突破口,美第7軍命令第1、3裝甲師停止前進,用炮火在第7軍正麵徹夜轟擊伊拉克軍隊。
第三路部隊進攻態勢
第三路進攻部隊也稱“北線聯合部隊”,由埃及一個軍(含第3機械化步兵師和第4裝甲師以及1個別動團)、敘利亞第9裝甲師和1個混合突擊團、沙特皇家第20機械化旅和陸軍第4裝甲旅、第1航空營和第15炮兵營、科威特第15步兵旅、第35裝甲旅和尼日爾步兵營組成。
第三路進攻部隊從科威特伊拉克—沙特三國邊界三角區正麵向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軍隊陣地發動進攻。進攻地帶約寬85公裏,任務縱深約100公裏。
第三路進攻部隊的任務是:從沙科邊界西段突破伊軍防線,前出到駐科威特伊軍的後方,封鎖科威特市北麵的交通線,並與東線聯合部隊一起攻占科威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