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施瓦茨科普夫將軍最終取消了對科威特海岸進行大規模兩棲突擊的“沙漠軍刀”計劃,但多國部隊兩棲特遣編隊還是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沙漠風暴”行動期間,多國部隊兩棲特遣編隊除了進行演習之外,還實施了5次兩棲作戰行動。這些行動雖然規模不大,且大都不戰而勝,但仍牽製了伊拉克的防禦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沙漠風暴”地麵作戰中主力部隊作戰任務的順利完成。
在多國部隊兩棲特遣編隊於1991年1月中旬舉行“海上戰士IV”演習時,剛剛抵達波斯灣的具有特種作戰能力的第13陸戰遠征分隊接到了對科威特海岸外烏姆邁拉迪姆島進行突襲的預先號令。為支援這次行動,科威特的海軍陸戰隊員被調到“衝繩島”號兩棲攻擊艦上,以便在該陸戰遠征分隊向目標區攻擊時充當翻譯和協助審訊戰俘。據戰前估計,伊軍在該島上駐有約1個連的兵力,並設有雷達和監聽站。然而當1月29日發起進攻時,卻發現伊拉克人早巳撤出該島。擔任攻擊任務的美第4陸戰旅1營C連的步兵乘坐直升機在島上著陸時,未發現任何伊拉克人。他們迅速搬走了所發現的文件和輕型設備,炸毀了一些伊軍的重型裝備,爾後便回到兩棲特遣編隊的艦船上。這次行動雖未能殲滅守島伊軍,但繳獲的許多文件卻提供了伊拉克在波斯灣北部海域布雷範圍的一些情報。
2月6日,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下達了攻擊費萊凱島的預先號令。預先號令規定:這次襲擊是地麵進攻開始前對該島進行的一次牽製性攻擊,兩棲特遣編隊不要戀戰,以便突擊後順利撤出。
2月11日,美中央海軍司令部命令兩棲特遣編隊開始進行攻擊的戰前準備。次日,特遣編隊的指揮官們召開會議,明確了此次襲擊計劃的最後細節。2月13日,特遣編隊司令部向下屬各部下達作戰方案。該方案要求動用2個連的兵力實施登陸,摧毀島上伊軍的通信設施、雷達站和1個指揮所,並殲滅或俘獲島上的伊軍士兵。
2月18日,發生了“特裏波利”號和“普林斯頓”號2艦觸雷事件。這一突發事件打亂了兩棲特遣艦隊攻擊費萊凱島的計劃。原定的攻擊路線因擔心觸雷而不得不放棄,並開始研究從道拉油田以東實施攻擊的可能性。由於距離太遠,登陸部隊司令認為實施大規模襲擊具有較大的困難。在修改作戰計劃時,多國部隊兩棲特遣編隊重點討論了隻使用原計劃兵力的一半左右、氣墊登陸艇或直升機隻往返一次的方案。最後的計劃規定,僅利用直升機運送第13陸戰遠征分隊的官兵。2月20至22日,多國部隊第4陸戰遠征旅的AV-8B攻擊機從美艦“納索”號上起飛,攻擊了費萊凱島。23日,由於地麵作戰行動即將開始,空中攻擊停止,原定的小規模登陸計劃也被取消。之後,多國部隊對費萊凱島進行了猛烈的艦炮火力準備,旨在使伊拉克人相信多國部隊的兩棲突擊行動即將來臨。
1991年2月24日下午,在多國部隊地麵作戰進行之時,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命令兩棲特遣編隊拂曉前在謝拜赫港附近進行一次佯動或佯攻,以使沿科威特市南部海岸實施防禦的伊拉克部隊原地不動,防止其進入攔阻陣地或深入內陸去增援其他伊軍。下午3時起,美戰列艦“密蘇裏”號對假設的登陸灘頭周圍地區連續進行了4次艦炮火力突擊。4時許,第13陸戰遠征分隊的直升機從“衝繩島”號上起飛,朝芬塔斯方向實施直升機佯動,在飛抵距海灘大約3海裏後回返,50分鍾後返航。2月25日拂曉,兩棲特遣編隊又派出10架陸戰隊直升機飛向謝拜赫港方向,在看見伊軍灘頭防禦工事後迅速折回。與此同時,“波特蘭”號登陸艦也在近海遊弋。伊軍立刻對多國部隊的這些佯動做出了反應,伊防空連開始對空射擊,同時,岸基導彈發射場向多國部隊海軍艦隻發射了2枚“蠶”式岸艦導彈,這2枚導彈1枚被英海軍“格洛斯特”號驅逐艦擊落,另1枚落入水中。雖然多國部隊佯攻的規模不大,但卻達到了牽製伊岸防部隊的目的。
2月25日中午時分,美中央總部海軍司令再次向兩棲特遣編隊發布命令,令其對法奧和費萊凱島進行佯攻或突擊,以阻止伊軍撤離布比延島和法奧地區。次日夜,1個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直升機、電子戰飛機和A-6E攻擊機組成的機群,對布比延島實施了一次佯攻。當伊軍發射照明彈和高射炮彈時,A-6E攻擊機進行了突擊。與此同時,一部分陸戰隊直升機飛臨費萊凱島,對伊軍陣地發射了火箭。同一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4和第5陸戰遠征旅的AV-8B攻擊機和AH-1W“眼睛蛇”武裝直升機開始行動,以支援第1陸戰遠征部隊向科威特的突擊。
與兩棲特遣編隊其他部隊相比,第5陸戰遠征旅是對多國部隊地麵進攻做出最大貢獻的兩棲作戰部隊。2月24日,該旅開始從沙特阿拉伯米什阿卜和米拜勒登陸,以便擔任第1陸戰遠征部隊的預備隊。第5陸戰遠征旅雖然未參加大規模陸上戰鬥,但也趕上了最後的掃蕩行動,並承擔起龐雜的戰俘管理和安全警戒任務。
海灣戰爭中的海上作戰至少帶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海戰場與陸戰場的製空權是作為一個整體奪取的,這種製空權成為奪取製海權的前提;二是艦載航空兵成為奪取製海權的主要突擊力量,“艦機一體化”作戰是奪取製海權的基本作戰樣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直升機已成為大、中型水麵艦艇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三是水雷戰仍然是現代海戰中的一個重要戰法。
三、伊軍的防空作戰
伊軍反空襲作戰的行動措施在多國部隊的沙漠風暴空中作戰行動開始前,伊拉克針對多國部隊的絕對空中優勢,采取了一係列防禦措施。戰爭爆發後,伊拉克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仍采取了許多防禦對策。盡管這些防禦措施在抵禦多國部隊的空襲中未起到決定作用,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伊軍實力與反擊手段,挫敗了多國部隊以空襲速戰速決的企圖,使空襲持續了38天之久才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構築隱蔽堅固的工事
早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就修築了許多永久性工事和非常牢固的隱蔽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前的幾個月內,伊拉克又將其現有的防禦體係進行了完善,使其抗打擊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為了隱蔽其作戰飛機,伊拉克耗資數十億美元建造了8個被稱為“超級基地”的現代化空軍基地。這些基地內修築有非常堅固的飛機隱蔽部,可容納飛機近千架。每個機庫頂部有1.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上層鋪有很厚的沙層,普通炸彈和導彈即使直接命中,也不能將其摧毀。機庫的大門為加注混凝土的鐵門,重達40噸,門前築有沙堤,可防止多國部隊的導彈從正麵攻擊。
此外,在每個基地中還有5條滑行跑道,以備應急之用。在“沙漠風暴”空中作戰的最初階段,伊拉克精心修築的這些“超級”
空軍基地起到了保存伊空軍實力的作用;但隨著美加固彈殼鑽地激光製導炸彈投入戰場,這些堅固的飛機掩體無法再起到保護作用,伊軍飛機最後不得不大規模飛往伊朗進行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