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耗資巨大的飛機掩體相比,伊拉克的指揮所則更加隱蔽和牢固。伊拉克的主要戰略指揮所都修建在地下數十米處。戰爭期間,盡管多國部隊從空襲第一天直到戰爭結束一直不間斷地轟炸伊戰略指揮設施,但薩達姆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同其主要作戰指揮機構的聯係。多國部隊企圖通過轟炸消滅薩達姆和伊拉克高層指揮官的打算未能實現,伊拉克戰前所修築的地下隱蔽指揮所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此外,伊拉克還在巴格達和其他城市修建了大批隱蔽設施,為其導彈、裝甲部隊提供了可靠的防空隱蔽條件。
(二)采取欺騙措施,迷惑多國部隊
為欺騙多國部隊,伊拉克情報部門與軍隊一起實施了一項龐大軍事欺騙計劃,其目的旨在降低多國部隊的空襲效果,提高伊軍的生存能力,破壞多國聯盟的團結,以及增加伊拉克政府意圖的神秘感。
為製造假象,伊拉克采取了許多積極措施,包括諸如使用假目標之類的模擬手法和混淆視聽的宣傳戰。其主要做法有:用塑料和木板製作了大量的飛機、導彈、坦克等模型,塗上與真實武器一樣的塗料,置於易被多國部隊飛機發現的地方,引誘其進行攻擊;在未遭毀壞的機場跑道上製造假彈坑;構築假陣地,其中包括一些假的“薩姆”地空導彈和“蠶”式導彈發射陣地;設置假的導彈攻擊艇和各種充氣目標等。這些假陣地和假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多國部隊的攻擊力,提高了伊軍戰鬥裝備的生存能力。為對付多國部隊夜間精確炸彈的攻擊,伊軍還在假目標旁焚燒輪胎,用以模擬熱效應。在伊軍采取的這些防禦措施中,最為成功的要數其設置的假“飛毛腿”發射陣地,這種陣地中配備有發熱裝置,可用來模擬主動發生器,從而給多國部隊尋殲伊“飛毛腿”導彈的行動造成了很大困難。據戰後統計,在多國部隊聲稱炸毀的伊拉克導彈發射架、飛機、坦克、化學武器及核反應工廠等目標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伊軍設置的假目標。
伊拉克采取的另一項欺騙措施是開展宣傳戰。如伊拉克將多國部隊轟炸的一座具有化學戰用途的工廠說成是一座嬰兒奶粉加工廠,同時還指責多國部隊飛機炸了巴格達市區的清真寺和許多民用設施。此外,為破壞反伊聯盟,伊拉克還向新聞界散布種種謠言,如美軍人員槍殺摩洛哥士兵、玷汙伊斯蘭聖地等等。伊軍的這些宣傳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為避免引起不利的輿論,多國部隊決定自2月16日起減少了對巴格達市區的轟炸。
(三)避敵銳氣,保存實力
在多國部隊開始突襲的時候,伊拉克並未出動大量空軍力量與之爭奪製空權,而是將飛機、導彈隱蔽在洞庫中,使多國部隊難以找到目標,達到了戰爭初期保存實力的目的。同時,為減小多國部隊空襲造成的損失,伊拉克加緊修複轟炸的目標,其修複工事速度之快,能力之強,令人吃驚。在24小時內,伊拉克人就能把多國部隊炸毀的導彈發射架、機場跑道及化學工廠修複20%以上,有些被轟炸的機場第二天即被修複,迫使多國部隊不得不反複轟炸。
此外,伊軍為保存實力,從1月下旬起將相當一部分空中精銳力量轉移到了伊朗等國。伊拉克航空公司大約200架民用飛機也隱蔽到了伊朗某處,以防被多國部隊摧毀。
從伊拉克反對多國部隊空襲的一些對策中可以看出,防護工事以及欺騙偽裝、隱蔽疏散等措施都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伊軍防空作戰失利的原因
盡管戰前伊拉克具有中東地區最為龐大的一體化防空係統,盡管伊拉克采取了許多防禦措施和對策,但並未達到預期目的。根據以往戰爭反空襲作戰統計,在空襲和防空力量的較量中,空襲飛機損失率大約為出動架次的1% ~2%。據此推算,多國部隊在42天出動11萬餘架次飛機的空襲中,應有1000~2000架飛機被擊落。然而,至1991年2月28日停火時止,多國部隊僅損失48架固定翼飛機,其中還有12架為非戰鬥損傷,平均損失率僅為0.07%。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多國部隊的空中打擊力量過於強大
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前,多國部隊集結各型飛機3500多架,另有650多枚艦射巡航導彈。而伊拉克僅有作戰飛機684架,能直接遂行防空作戰任務的僅365架,其中包括米格-19/殲-6型飛機30架、米格-21/殲-7型飛機170架、米格-25型飛機25架、米格-29型飛機40架和法國“幻影”F-EA飛機100架。其防空作戰的飛機數量僅為多國部隊攻擊機和護航飛機的1/5,具有先進水平的第三代戰鬥機更是微乎其微,就地麵防空武器而言,伊拉克共擁有各型地空導彈發射架700部左右,其中具有中高空攔截能力的SA-2/3發射架270部,中低空導彈SA-6發射架100部,低空近程SA-8、SA-9、SA-14發射裝置近300部。此外,伊拉克另有ZSV-23-4、37、57、85、100型高炮約4000門。這些防空武器對於一個中小國家來說已不算少,但用於對付多國部隊如此大規模、多批次、大範圍、全天候、長時間的連續空襲還是很不夠的。
(二)交戰雙方空襲和反空襲兵器裝備質量差距甚大縱觀整個“沙漠風暴”的空中作戰行動,可以說伊拉克是在用50至60年代的低技術防空裝備來對付多國部隊80年代高技術空襲兵器的。伊拉克的主要地麵防空武器薩姆-2/3、薩姆-6、ZSV-23-4都是50至60年代的產品。薩姆-2/3為半固定陣地發射,轉移陣地需幾個小時,反應時間長,抗幹擾能力極差。由於這些武器在越南戰爭及中東戰爭中均己應用,多國部隊對其工作頻譜及性能上的弱點已了如指掌,很容易對付。至於伊拉克數量最大的37、57高炮,則均為60年代以前的產品,由於射速低、初速慢、彈丸裝藥少,其殺傷效果較差。就截擊機而言,伊拉克所擁有的主要作戰飛機米格-21/殲-7、米格-25、和“幻影”F-1EA均屬第二代飛機,其機載雷達作用距離都在100公裏以下,多無下視下射能力,武器也不算先進,無力與多國部隊的F-14、F-15及“幻影”2000等第三代同類飛機相匹敵。多國部隊的這幾種飛機均裝有脈衝多譜勒火控雷達及其他先進電子設備,雷達作用距離均在100公裏以上(F-15的作用距離達150公裏),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並裝有先進的空空導彈。伊拉克能與多國部隊相匹敵的飛機僅有40架米格-29型戰鬥機,且還沒有配備空空導彈,根本無力與多國部隊的同類飛機相抗衡。就攻擊機而言,多國部隊的1000多架攻擊機中,有最新型的隱形飛機F-117A,有攻擊能力很強的A-6、A-10攻擊機,還有F/A-18多用途戰鬥機、AV-8B垂直/短距起降攻擊機、“美洲虎”超音速攻擊機、F-111戰鬥轟炸機、“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