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沙漠風暴”前夕(4)(2 / 3)

會談進行得十分艱難。雙方都堅守各自的立場,展開了寸步不讓的對話。貝克強調:“我今天與阿齊茲外長的會晤並非談判,因為談判有違聯合國的決議。我們今天和他會談是進行溝通,溝通是聽取和說明彼此的立場。”

“我向阿齊茲傳達了來自布什總統和盟國的訊息。假如伊拉克不遵從國際社會的意願,和平撤離科威特,它就將遭到武力驅逐。”貝克警告說:“倘若伊拉克繼續侵占科威特,它就是打一場它贏不了的戰爭,而這場戰爭將會給伊拉克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希望伊拉克領導人不要再做悲慘的錯誤估計。”

貝克所指的伊拉克估計錯誤,意思是說伊拉克的算盤打錯了,以為美國沒有開戰的決心,或以為國會會對總統開戰權有爭議而對布什形成掣肘,以為多國部隊除英國堅定支持美國外,其他國家都在竭力避免戰爭,伊拉克分裂盟國有機可乘。

伊拉克外長反駁說:“我們從未有過錯誤的估計。我們對目前形勢十分清楚,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我們知道你們的軍隊部署在該地區意在何為,也知道你們要安理會通過的決議案意所何指。我們更清楚目前形勢的所有真相:政治的情勢、軍事的情勢和其他情勢。所以說什麼判斷錯誤是不存在的。”

“我們對討論的議題有嚴重的歧見,貝克先生再次重申眾所周知的美國立場,他隻對一個問題感興趣,亦即波斯灣局勢,以及安理會對該局勢的決議案。貝克說,他不相信8月2日以及之後所發生的事,是因巴勒斯坦問題而起。我向他解釋說,伊拉克向來關切巴勒斯坦問題,巴勒斯坦問題關係到伊拉克的國家安危,巴勒斯坦問題未獲解決,則我國不會有安全感。”阿齊茲重申:“伊拉克一開始就表明了立場,我們絕不向壓力屈服。”

貝克:“絕不能讓侵略者得逞,巴勒斯坦問題與科威特無聯係。”

阿齊茲:“問題是中東整個地區出現了危機,必須要談巴勒斯坦問題。”

貝克:“要堅決執行聯合國的莊嚴決議。”

阿齊茲:“以色列沒有執行聯合國的決議,但不見西方有所行動。”

貝克:“阿齊茲沒有任何新提議。”

阿齊茲:“貝克的話沒有新意。”

在長達6個小時的緊張、激烈的辯論中。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各自的立場水火不容。

會談結束之前,貝克說:“部長先生,我已說了我來這裏要說的一切,我認為沒有任何理由再談下去了。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我很高興留下來,但如果沒有,我建議我們休會。”

阿齊茲深有同感:“沒有,我同意休會,我已沒有更多的可說。”

至此,美伊外長最後一次會談不歡而散,宣告破裂了。

當麵對記者時,阿齊茲畫帶微笑,而貝克麵無表情、記者感到奇怪,阿齊茲答道:“我總是麵帶微笑。”

阿齊茲確實總是麵帶微笑。這位1936年出生於伊拉克北部重鎮摩利蘇爾的外交部長,1958午畢業於巴格達大學文學院,50年代初開始涉足政壇,加入了阿拉伯複興社會黨,並成為一名堅定的黨員。此後,他曾擔任複興黨機關報《革命報》的主編,1974午11月任新聞部長,1977年1月當選為複興社會黨地區領導機構成員,同年9月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1979年7月出任伊拉克副總理兼外長,開始正式在外交界拋頭露麵。他經常陪同薩達姆會見外國元首,也單獨接待外國代表團。作為外交部長,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國。在許多外交官和新聞記者眼裏,他沉著老練,具有職業外交家的風度。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實施對伊拉克的經濟製裁和貿易禁運,使伊拉克處於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為了擺脫困境,阿齊茲展開了頻繁的外交活動,奔波於各國首都之間。但這回他有些不靈了。不過,即使是麵對險境,他仍能做到不動聲色,確實難為他了。

會談失敗的消息迅速傳遍世界各地,給熱切期望和平解決海灣危機的人們的頭潑了一盆冷水。貝克通過電話向布什彙報:

“經過6小時27分鍾的會談,阿齊茲仍未作出絲毫讓步的暗示,總統的信件,阿齊茲拒絕接受。”

阿齊茲對記者說:“你們聽到我拒絕接受布什總統給我國總統的信。會談一開始,貝克告訴我他帶來了一封信函要轉交我國總統,他給我看副本。我告訴他,我要先看內容,我很小心,很仔細地閱讀內容。我告訴他,不能轉遞這封信,理由是信件所使用的語言,不是兩國元首對話時所應使用的語言。因為這封信所用的語言,違反國家之間通信的傳統,我拒絕接受這封信。”

記者問道:“你是否相信,與美國之戰難以避免?”

阿齊茲回答:“這得由美國政府來決定。我告訴貝克,我們已作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美國決定攻打伊拉克,我們不會感到詫異。

我們對戰爭不陌生,我們有作戰經驗。”

日內瓦會談的破裂,使美國決策者確信戰爭已不可避免。貝克在結束會談後直飛沙特,向法赫德國王通報了談判的經過。國王掩飾不住他寬慰的心情。因為沙特從一開始就反對同伊拉克進行外交接觸,他們擔心布什向伊拉克妥協。

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聽說美伊日內瓦會談失敗的消息,再也坐不住了:“我不能再等了,我要立刻動身到巴格達去。我要為和平解決海灣危機做出最後的努力。”這位秘書長在忠實地履行他就職時的諾言:“我的使命是尋求和平,為和平解決我們目前麵臨的世界問題做出貢獻。”

1月12日晚上10點10分,德奎利亞爾在結束了同法國總統、歐共體外長、約旦國王的會談後,帶著滿臉的倦容從安曼抵達巴格達。第二天,他與伊拉克總統舉行了兩個半小時的會談,然後與阿齊茲進行了5個小時的會談。

德奎利亞爾提出了5點和平方案:由國際大家庭確保不發生任何對伊拉克的進攻;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撤離;由聯合國觀察部隊監督伊拉克撤軍;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進駐海灣地區;盡快召開中東問題國際會議。

但秘書長的努力未使薩達姆作出任何妥協的表示。

1月15日,聯合國秘書長向伊拉克總統發出了最後的呼籲:

“當1月15日這一最後期限逼近,全世界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徘徊之際,我最誠懇地呼籲薩達姆總統扭轉事態的發展方向,避免災難,在聯合國憲章原則基礎上走向正義與和諧的新時代。”

他保證說:“各國政府已經保證,在目前危機解決後將盡全力地廣泛解決阿以衝突,包括巴勒斯坦問題。”

但這一呼籲末得到薩達姆的響應。

在西方流行一種“小雞”遊戲:兩人各自駕駛一輛汽車高速對開,看誰膽小,先躲開,先躲開的是小雞。一些亡命之徒為顯示自己的膽量和決心,幹脆將方向盤拆下來當著對手的麵扔掉,擺出一副非贏即死的架勢,以在氣勢上恐嚇對手,嚇趴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