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薩達姆和布什玩的就是這種遊戲。布什拆掉刹車,把方向盤扔出車外,告訴薩達姆,要麼當小雞,要麼等著我撞你個人仰馬翻。但薩達姆不願當小雞。他也拆下了方向盤,毫無畏懼地向著布什開了過去。兩輛都失去了方向盤的高速戰車,最後的相撞已不可避免。
人們不禁要問,麵對著全世界萬眾一心的反對,薩達姆注定不會成功。但他何以又一意孤行,頑抗到底?
薩達姆的宿敵、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說:“這個人發瘋了,他以為他打敗了伊朗,也就因而能恐嚇以色列和美國,實際上他從沒同以色列較量過,他不知道真正的軍事力量是什麼。”
當美國人大兵壓境之時,薩達姆想到的是越南。他相信,越南戰爭是美國人永遠擺脫不掉的惡夢,美國公眾不願打仗。
美國議會有關海灣戰爭的電視辯論是這個國家不願將子弟送入戰場的最有力的證據。但是,正如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所說:“薩達姆沒有意識到,允許有民主的辯論,但一旦作出決定,辯論也就結束了。”
薩達姆認為,他自己無路可退。他入侵科威特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科威特的巨額財富,緩解國內的經濟危機,為其稱霸中東、實現其統一阿拉伯國家打下基礎。如果他在多國部隊的壓力下不戰而退,那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伊拉克將一無所獲,空忙乎一場,其國際地位將一落千丈,他本人也將威信掃地,統治地位將受到威脅。
他一直認為,美國的反應不過是做做姿態,不會真的翻臉。多國部隊的集結隻是虛張聲勢,旨在威脅和恫嚇。美國至多是出動飛機對伊拉克的軍事目標進行轟炸,其主要手段將是經濟製裁。
多國部隊則是一群烏合之眾,反伊聯盟十分脆弱,時間一長,必然會分崩離析。這樣,世界將不得不承認伊拉克吞並科威特的既成事實。他後來抱怨說,是法國和蘇聯總統在戰爭之前把他“引入歧途”:“我們直到最後一天仍然同密特朗和戈爾巴喬夫保持聯係,我們收到了從巴黎和莫斯科傳來的好消息。”“我們當時認為,問題還沒有嚴重到那種地步。”
退一步講,即使戰爭爆發,憑借他號稱的世界第四大軍事力量,加上同伊朗戰爭的經驗,完全可以通過一場持久的地麵消耗戰打敗或拖垮多國部隊,使美國陷入越南戰爭式的泥潭。美國人把小命看得很重,美國人怕死。一旦美國民眾看到自己的子弟死傷慘重,就會掀起強大的反戰運動,迫使美國退出戰爭。
薩達姆說:“我十分了解美國的技術優勢,特別是空中優勢。
但是,我認為他們隻能使伊拉克軍隊的一部分喪失戰鬥力,而決定性的戰鬥將在地麵進行。”“你們知道空軍不可能決定地麵戰爭,這是所有常規戰爭和解放戰爭證明的規律,最後一個證明的是越南戰爭。”
錯誤的估計了形勢,使薩達姆撞到南牆也不願回頭。
四、風暴即將來臨
1月13日晚,布什與國防部長等人一起,敲定了進攻的日期和時間,並複核了空中戰役襲擊的目標清單。
1月14日,布什邀請剛從前線回國的空軍參謀長麥克皮克等人到白宮共進午餐。
“這些小夥子們隨時準備出發。”空軍參謀長向布什報告:“我到那裏去了,我與這些小夥子們一起飛行,他們太棒了,他們正處在巔峰狀態。”
“我曾隨4架F-15戰鬥機遂行飛行任務。”麥克皮克繪聲繪色地對總統說:“我飛2號位,他們通常把作戰能力弱的家夥放在這個位置上。我們攜帶著2000磅真的炸彈飛行了6架次,對戰鬥情況進行了模擬。我們在大機群中飛行,有電子幹擾機和加油機,看上去像《星球大戰》。”
“飛行員們不能再忍受更多的耽擱。”他對布什說:“超過明天的任何長時間的耽擱,將會真正地從心理上使他們泄氣,他們建議於1月15日最後期限後盡快動手,保證完成作戰任務。”
稍後,國會領導人被請進白宮,布什將戰鬥的準備情況向他們作了通報。當有人問起美國何時發起進攻時,他的回答是:“寧早勿晚!”
1月15日10時30分,布什在白宮召集其班子的核心成員,最後審閱絕密的“國家安全指令”。在對這一文件進行修改時加了兩個附加條件:第一,不會出現最後一分鍾的外交突破;第二,以適當方式通知國會。
文件表明,迫使伊拉克撤離科威特是美國的政策,所有的和平手段包括外交、經濟製裁和聯合國的所有決議都未能說服伊拉克撤軍;等待將對美國利益造成潛在的損害,因為伊拉克正繼續往科威特增派部隊,並正在加固其在占領區的工事;伊拉克繼續掠奪科威特,殘酷地對待科威特人民;伊拉克的軍隊必須遭到攻擊,以保護美國及其盟國的部隊。
文件還指出,與保護友軍的原則相一致,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平民的傷亡,並保護伊斯蘭聖地。
然後,布什簽署了指令。
下午5時,鮑威爾帶著裝有總統命令的絕密文件夾,來到切尼的辦公室。橙色的封麵表明,該命令是授權施瓦茨科夫按照預令實施“沙漠風暴行動”。他與切尼仔細地審查了一遍,然後將它正式發往海灣戰區總司令施瓦茨科夫。
隨後,鮑威爾把他的新聞聯絡官凱利叫到辦公室,告訴他戰爭將於次日晚上開始,並明確告訴他:“隻許回答問題,不要製造任何新聞。”
為了避免泄露軍事機密,五角大樓製定了12條規則,禁止公布或廣播國務院需要保密的新聞。其中包括:部隊、飛機、武器、裝備和補給的數字,未來的作戰計劃,部隊的駐地以及戰術。
所有戰鬥報道必須有組織地集體進行。稿件發出前要接受保密檢查,記者不能像越南戰爭時那樣,可以在戰區內隨意走動。
對五角大樓的將軍們來說,曆史的教訓太深刻了。70年代,當越戰進行到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時候,新聞界不知從哪兒弄來五角大樓關於越南戰爭的秘密文件,並公諸報端。結果不僅使五角大樓成了眾矢之的,而且對美越談判也產生了影響,最後竟然一直鬧到最高法院。
因此,五角大樓一麵發布一係列戰時報道的規定,限製新聞記者的采訪和報道,同時有計劃地利用新聞媒介,散布迷惑敵方的假消息。
美國國防部對戰地記者報道的限製性規定有:有關戰況的報道一律由戰地記者團在軍人保衛下撰寫;對軍人的采訪應有正式記錄;未經許可,對進出沙特國防部的多國部隊軍官一律不許進行采訪;未經許可,電視台一律不準播放多國部隊士兵驚恐、痛苦和受傷的血淋淋的鏡頭;新聞報道發出前必須經過軍方的嚴格審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