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沙漠風暴”前夕(4)(1 / 3)

為此,伊拉克政府對美國的建議采取了兩手對策。一方麵,薩達姆表示不怕美國的戰爭威脅,決不放棄科威特一寸領土”,決不放棄對科威特的“管轄權力”,並堅持海灣危機必須同阿以衝突一起解決。另一方麵,通過把美國拖入漫長的談判過程,爭取世界輿論,不給美國以動手的口實,或增加美國動手的困難。

德國總理科爾曾明確表示:“任何想要和平解決、排除軍事衝突的人都必須知道,解決人質問題是首要的問題。如果釋放了人質,談判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於是,伊拉克釋放了人質,企圖以此作籌碼,分化國際反伊聯盟,爭取從歐洲尋找突破口。

與此同時,伊拉克為了爭取阿拉伯世界的同情,還提出了海灣危機要同阿以衝突問題一起解決的主張;針對美國要求銷毀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說法,伊拉克提出其化學生物武器不是威脅鄰國的,而是針對以色列的,如果解決了阿以衝突,伊拉克將自動銷毀這些武器。伊拉克的這些說法,在當時的阿拉伯世界產生了“一定的誘惑力”。

根據薩達姆的上述表態和圖謀,布什政策采取了強硬的“四不政策”:

一是不談判。貝克去巴格達是“會談”,而不是“談判”。美國同伊拉克“對話”、“接觸”,是告訴伊拉克必須“百分之百地”、“無條件執行聯合國決議”。

二是不讓步。有消息說伊拉克準備撒出科威特的大部分地區,以換取科威特同意割讓北部的魯邁拉油田和租讓布比延和沃爾拜島,布什對此表示“決不考慮”。

三是不同任何其他問題相聯係。伊拉克提出解決海灣問題要同解決阿以衝突聯係起來,布什政府表示堅決反對。

四是不給予“任何獎勵”。對於伊釋放人質的行動表示歡迎,但決不動搖或“改變美國的決心”,“決不能因此給他們什麼獎勵”,決不能給侵略者“任何一點麵子”。

在國內,布什指示五角大樓抓緊製定進攻方案。在鮑威爾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個特別計劃小組,負責與施瓦茨科夫的作戰計劃人員密切協調。

“美軍總的任務是把伊軍隊趕出科威特,摧毀伊拉克的軍事力量。”鮑威爾對其參謀人員說:“如同在巴拿馬一樣,對那裏的巴拿馬國防軍必須全部摧垮,對伊拉克的軍事能力也必須予以摧毀或使之喪失戰鬥力。與巴拿馬作戰相比,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在製定進攻作戰計劃時,鮑威爾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為三個空襲階段製定伊拉克境內關鍵戰略目標的清單。對這些目標進行分類,然後確定每類目標的優先順序。攻擊開始後,首批打擊的目標主要是伊拉克的指揮、控製與通訊係統,防空係統和雷達,薩達姆的800架戰鬥機使用的機場,30個主要的飛毛腿導彈發射場,伊拉克的核反應堆,以及化學和生物武器的生產和儲存設施等。

第四階段的地麵戰役取決於空襲的破壞程度,並應設法在有利於多國部隊的條件下,與伊拉克陸軍交戰。

進攻計劃已擬就,箭在弦上,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都在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注視著美伊外長會談的情況。

三、戰爭一觸即發聯合國安理會規定伊拉克撤軍的期限———1991年1月15日一天天逼近了。往來海灣地區的外交活動和美伊軍事準備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授權動武的678號決議後,美國和伊拉克都作出了一些外交上的姿態。布什宣布派國務卿貝克去巴格達會見薩達姆,並邀請伊拉克外長阿齊茲訪問華盛頓。伊拉克接受了布什的建議,雙方隨即開始就互訪日期進行接觸。緊接著,伊拉克宣布釋放所有的外國人質。這些緩和的跡象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使人們對海灣危機的和平解決產生了一線希望。

但是,事態並沒有朝著人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會談從一開始就充滿荊棘,預示著會談不可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美伊兩國首先在貝克訪伊的日期上發生了分歧和爭執。美國提出貝克可在1990年12月20日至1991年1月3日之間的任何一個時期去伊,而伊拉克則堅持隻能在1月12日接待貝克。

關於會談的內容,雙方也是各執一詞。美國方麵一再強調,貝克去巴格達不是為了同薩達姆談判,而是要敦促他接受聯合國的決議,在1月15日前撤出科威特,否則將會有“災難性的危險”。

伊拉克則一再表示,會談不僅要討論如何解決海灣衝突,而且要把海灣衝突與整個中東問題,特別是同巴勒斯坦問題聯係起來。薩達姆稱,如果美伊最終能舉行會談,巴勒斯坦問題將是需要討論的“首要問題”。他還再次表明,科威特已是“伊拉克的一部分”,“伊拉克寧願陷入血泊之中也不會從這一原則立場後退”。

1月5日,布什向全國發表了一篇措施強硬的講話,他說,如果伊拉克不在1月15日前撤軍,將麵臨“可怕的後果”,美國“準備使用武力來捍衛世界各國間正在出現的新秩序”。

薩達姆不甘示弱。1月6日,是伊拉克軍隊建軍70周年紀念日,薩達姆發表廣播講話,重申科威特並入伊拉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他說:“科威特作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既不是伊拉克的一個企望,也不是伊拉克的口頭命名,而是伊拉克地理政治結構中的一部分,這是現在和將來存在的一個事實。”他還說:“伊拉克將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衛它所占領的科威特並解放巴勒斯坦,海灣問題必須同巴勒斯坦問題聯係起來解決。”他聲稱:“真主號召伊拉克軍隊投身反對美國壓迫和霸權主義的偉大戰爭,這將不會是一場短暫的戰爭。”

隨後,薩達姆又在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高級會議上說:“侵略者企圖將伊拉克變成手術台,但戰爭一旦爆發,伊拉克絕不會是惟一的戰場,戰爭可能會蔓延到所有阿拉伯國家,也有可能擴展到全世界。這將是一場解放巴勒斯坦的戰爭,也是一場全麵的戰爭。”

為了尋求和平解決海灣危機,有關各國在1月15日期限到來之前加緊外交活動。

在各方的斡旋下,美伊外長決定於1991年1月9日在日內瓦舉行最後一次會談。這時,距離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期限隻剩下6天,成敗在此一舉,戰和係於一談,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這一天的會談,來自各國的上千名記者雲集日內瓦。

就在舉行談判的這一天,薩達姆在巴格達發表“嚴重警告”

說,如果美國人發動戰爭,就讓他們“血流成河”。伊拉克軍民已做好打敗侵略者的一切準備,“我們絕不屈從威脅,你們將看到美國如何落入陷阱”。

當天上午11時,貝克與阿齊茲各自帶領8名助手,從不同的通道進入會場。雙方坐定,表情冷漠。在記者們的要求下,貝克與阿齊茲才各自伸出雙手,象征性地握在一起,讓記者們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