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普遍主張在阿拉伯範圍內解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問題,並為此進行了廣泛的協調與磋商,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和建議。就連薩達姆的死對頭、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也20年來第一次寫信,勸說他撤軍。
蘇聯把重心放在政治解決上,一直強調不讚成動武,主張依靠聯合國及安理會、阿拉伯國家及其地區組織,以政治談判化解危機。蘇聯一直與卷入危機的各方都保持接觸,成為海灣危機中“與各方都能對上話的一個難得的調停者”。
為了解決危機,蘇聯總統派出特使進行斡旋。普裏馬科夫1個月的周遊穿梭,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效果。
10月5日,普裏馬科夫攜帶戈爾巴喬夫的信函赴巴格達勸說薩達姆撤軍。薩達姆仔細地閱讀了信件,沒有對要求他立即撤出科威特、恢複科威特主權作出直接回答,而是說在兩伊戰爭後,伊拉克立即成了“多方陰謀”的目標。他說,美國和以色列都不能容忍擁有強大軍事實力的伊拉克的存在,海灣一些國家卷入了這一陰謀。
普裏馬科夫問:“如果你不從科威特撤軍,你必將遭到進攻,你必須認識到,你對即將爆發的戰爭負有責任。”
薩達姆回答:“如果我要麼屈膝投降,要麼進行戰鬥的話,我將選擇後者。如果科威科問題不同該地區其他問題聯係起來,我就不可能解決科威特問題。”
3個星期後,普裏馬科夫再次赴巴格達與薩達姆會談。薩達姆說:“要從科威特撤軍,這對於我來說不啻自取滅亡。而且,我擔心的不僅僅是這一個問題。倘若我不得到伊軍撤出科威特和解放巴勒斯坦問題之間是否有某種聯係的答案就宣布從科威特撤軍,伊拉克將自取滅亡”。
在薩達姆看來,在美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與其丟臉地撤軍,造成日後國內局勢不穩,還不如高喊“為了巴勒斯坦事業”,與美國決一死戰,即使戰敗了,他仍將成為敢於“為了巴勒斯坦事業”
和美國對著幹的阿拉伯的民族英雄。
對伊拉克人的不妥協態度既吃驚又惱火的蘇聯特使,拋開了他在此之前一直使用的外交語言:“總統先生,如果你仍堅持你的立場,美國人就要與你開戰,我們也就不再為阻止戰爭而努力了。”
“我知道。”薩達姆以一種不大在乎的口氣回答說。
“而你將戰敗!”普裏馬科夫加重語氣。
薩達姆長時間地看著他,然後平靜地回答:“也許吧。”
伊拉克歡迎各國的調解努力,也願意跟美國和其他國家談判。
但是,它所持的強硬立場又“關閉了尋找和平解決的大門”,對各種和平努力不屑一顧,全都拒絕了。這使國際社會感到失望而惱怒。
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會議,就授權使用武力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的678號決議進行表決。結果以12票對兩票獲得通過,這是自1950年朝鮮戰爭以來,聯合同安理會授予最廣泛的開戰權力的決議。
678號決議的主要內容是:
———要求伊拉克完全遵守第660號決議及隨後的所有有關的決議,並決定,在維持其所有各決定的同時,為表示善意,暫停一下,給予伊拉克最後一次遵守決議的機會;
———授權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會員國,除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按以上第一段的規定完全執行上述各決議,否則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維護並執行安理會第660號決議及隨後的所有有關決議,並恢複該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
———請所有國家對根據本決議第二段采取的行動,提供適當支援。
為了使這一決議獲得通過,美國人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貝克乘飛機出訪各國,同各主要國家元首取得共識並磋商決議措詞。
他前後花了10個星期的時間,行程10萬英裏,同各國外交部長和國家元首會晤了200餘次。
貝克在和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後,提出一份含有“使用武力”短語的草案。
“你能同意這個嗎?”貝克問道。
“經過阿富汗戰爭之後,蘇聯人民將不會接受它。”蘇聯外長說道:“必須有其他的某個表達方法,一種間接的說法,即委婉的措詞。蘇聯人可以支持使用武力的想法,但決議本身必須含糊其詞。”
貝克認為,那很難辦。武力畢竟是武力,他們不能冒不確切地表達本意的風險。貝克在一張紙上胡亂地寫了一陣,試了5個不同的提法。
蘇聯外長說,他要某種既允許使用武力而又包括采取其他一切可能措施———外交、製裁、任何能起作用的辦法,含意越廣越好。
經過反複推敲,“‘一切必要的手段’如何?”貝克問道。在俄語裏,同一個詞能夠用作“手段”和“措施”。
蘇聯外長很快就讚成使用這一措詞,但是貝克又要收回這個短語,他認為它太含糊了。
“美國知道‘一切必要手段’是什麼意思。”蘇聯外長說:“不要難為我們了,不要逼我們了,不要做得太過分了。對蘇聯人來說,那不是一個道義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實際問題。蘇聯不能到聯合國去,讓別人看到它投票讚成戰爭。在蘇聯,戰爭仍然是意味著阿富汗。”
“美國要避免模棱兩可的話。”美國國務卿說:“海灣政策在美國國內過於反複無常,布什政府不希望國內就聯合國決議的含意進行爭論,再為此激化矛盾。”
但是,蘇聯外長毫不動搖,最後還是美國人讓步了。他們決定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這個措詞。如果薩達姆不在聯合國決議規定的最後期限,即1991年1月15日以前從科威特撤軍,多國部隊有權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把他的軍隊趕出科威特。
美國國務卿說,在安理會表決期間,他將是安理會的臨時主席,所以他將在表決後發言,說明表決的特點是毫不含糊地授權使用“武力”,那將作為永久保留的記錄。如果沒有人反對,它將作為“一切必要手段”的解釋。
“好吧!”蘇聯外長同意了。但這位外長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他想在決議中寫進戈爾巴喬夫的一個措詞,即把在1991年1月15日最後期限前的幾個星期稱為“善意的暫停”。戈爾巴喬夫對這一措詞頗為得意。他要把這段時間作為進行外交努力的一個真正的機會。這位蘇聯領導人當時打算利用蘇伊雙邊關係,尋求和平解決辦法。他認為“善意的暫停”這一措詞沒有談判的餘地、是外交上的必要條件。沒有它,蘇聯就不能支持這一決議。最後,美國人同意了。
蘇聯外長在表決前對貝克說:“如果1月15日過後伊拉克不撤軍,國務卿先生,你知道一旦你開始上路,你就不能後退了。你必須履行這個決議。”
“我想你是對的,我們會認真地執行安理會決議。”貝克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