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沙漠風暴”前夕(1)(2 / 3)

“我們在波斯灣擁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在空中、在海上和陸地,保衛和平的士兵總比一心想侵略的暴君更強大。因為你們有力量,所以我們才有意誌。我們將同盟國一起尋找和平之路,願上帝保佑你們早日平安歸來。”

盡管布什冒著風險千裏迢迢來到前線慰問,但許多美國官兵們在總統麵前卻笑不出聲來。

一位後備役軍人在午餐時因想念親人而失聲痛哭,一位19歲的女兵在懸掛節日裝飾彩帶時想起了過去同父母一起歡度感恩節的情景時說:“我眼下非常想家。”話未說完,眼淚便奪眶而出。

一位32歲的軍士泣不成聲地說:“我們想家,我們希望能與家人在一起。我們不應該到這裏來。我想我們讚成保衛自己的國家,而不讚成來到這裏保衛石油。這太荒唐可笑了。”

一些美國士兵在布什離開時衝記者嚷道:“我們為什麼要到這裏來?讓我們回家!”

家中的人也在想念前線的親人。一位美國婦女告訴記者,感恩節的前夜,她丈夫從遙遠的中東沙漠營地打來長途電話,“今天,我一直做的事就是,哭!”

同布什見麵的五六千名士兵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因為在此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和國務卿貝克的視察中,許多士兵高聲嚷著要求回答什麼時候能回家。這次盡管布什許諾,在完成收複科威特的任務後,一天也不讓他們在沙特多呆,但不少士兵仍對總統的講話感到失望,因為布什答非所問,沒有明確告訴他們什麼時候能離開。布什原以為自己的講話和視察將會鼓舞士氣,但看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

前線之行使布什一連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美國士兵在沙漠中的狀況以及士兵想回家的呼喚,一直回響在他的耳邊。無限期的遏製,不會動搖薩達姆。在沙漠等待下去,士兵們會被烤成牛肉幹。是做出抉擇的時候了。

布什意識到,時間拖下去對自己不利,不僅前線的士氣會日益低落,隨著時間的推移,反伊聯盟也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布什對此感到焦急不安,急於發動進攻,他說:“我受夠了!”

從8月下旬開始,美國和英國的一些報刊連續發表文章,鼓吹美國必須盡快對伊拉克進行先發製人的打擊。總統布什正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對伊拉克使用武力。一些阿拉伯國家也說,薩達姆不遭受一次軍事打擊,是不會走回頭路的。

《紐約時報》稱,五角大樓傳說將在10月15日開始進攻。施瓦茨科夫一聽勃然大怒:“他們一定在騙人!我沒有做好提出這樣一種計劃的準備。事先沒有人向我打過招呼,而且我也不想過早地被逼迫實施攻勢作戰。現在我擔心在某一天早晨有某個狗娘養的醒來說:咱們開始進攻吧!”

他說:“我還得有兩個月的時間作好防禦準備。早在今年8月我就向總統說過,做好進攻準備要有8-12個月的時間,這個意思是指明年3月,而現在他們在10月就想要一個他們可以立即實施的進攻計劃,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盡管美國已顯示其決心,為懾止伊拉克入侵沙特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威懾力量,並增強了聯盟部隊,但聯國是否有能力挫敗伊拉克對沙特的攻擊仍然是個問題。”

很明顯,施瓦茨科夫不是反對進攻,而且對目前發動進攻缺乏必勝的信心,他深感勢單力薄,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他需要更多的部隊,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他在美國《幸福》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說,他不是戰爭迷,“從許多方麵來說,我是一個和平主義者———雖然這是一個太重的詞。但是,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我當然是反戰的,但是,我也認為有許多東西是值得為之戰鬥的。”

他對鮑威爾說:“坦白地說,我不認為實施攻勢作戰是一個解決方法。在這個時候把薩達姆趕出科威特將是肮髒的和血淋淋的一件事。他們在華盛頓知道這一點嗎?”

“他們知道。”鮑威爾回答。

施瓦茨科夫估計,他的兵力大概需要在現有的墓礎上增加一倍。“我要第7軍。”他最後說。

第7軍是美國在歐洲的地麵防禦的中堅力量。下轄3個受過最好訓練、擁有最好裝備的師,其中兩個是重型坦克師,一個是機械化師。

其中的第1裝甲師駐德國安斯巴赫,下轄3個旅部、6個坦克營、4個機步營以及其它師屬分隊等,全師編製1.7萬人;有M1坦克348輛,其中部分是美軍最先進的M1A1坦克,步兵戰鬥車316輛,其他裝甲車輛68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48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44個,火炮141門,各型直升機127架。

該師別名“老勇士”,是美國成立最早的裝甲兵部隊,被視為美軍裝甲兵的鼻祖。二戰時,轉戰歐、非,參加過北非登陸戰役和突尼斯、意大利和瑞士邊境戰役。1971年該師部分部隊與第4裝甲師合並組成新的第1裝甲師,並調往歐洲。

施瓦茨提出的是一個驚人的要求,在1年以前,也就是華約解體之前,這個要求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華約的崩潰使它成為可能的。”施瓦茨科夫說:“如果總統對於進攻是認真的,他就必須派第7軍來。”

鮑威爾告訴他:“如果開始打仗,我們絕不會隻打個半調子。

美國軍方會提供一切你所需要的,讓你們放手去幹。”

鮑威爾不僅支持他的這一要求,甚至走得更遠,使增加的兵力更多一些。他說,將爭取把曾與第7軍共同訓練過的第1機械化步兵師也劃到施瓦茨科夫名下。對此,施瓦茨科夫當然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

第1機械化步兵師隸屬於美陸軍第3軍,駐美國本土的賴利堡,下轄3個旅部、5個坦克營和5個機步營以及其他師屬分隊,有坦克290輛、步兵戰鬥車370輛,其他裝甲車692輛,“陶”式導彈發射架60個、“龍”式導彈發射架180個、火炮141門,各型直升機127架。

該師在一戰時成立於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作為首批部隊參戰,打過一些硬仗,有“戰鬥第一”的稱號。二戰時,參加了阿爾及利亞登陸、突尼斯防禦、西西裏登陸、諾曼底登陸、法國北部反擊;萊茵河、阿登—阿爾薩斯、中歐等主要戰役,侵略越南戰爭期間,主要用於守備西貢外圍和邊境地區,並對越柬邊境地區進行了近百次“掃蕩”。

10月24日,切尼被召到白宮。經過長期的爭吵,布什政府終於同民主黨人在預算問題上達到了妥協,現在布什有時間集中精力解決增兵海灣的問題了。布什傾向增加必要的兵力,以便實施攻勢作戰,把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

10月31日,施瓦茨科夫寫了一份冗長的備忘錄給鮑威爾,詳細敘述“沙漠盾牌”行動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接下來他再次問道:“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這個備忘錄還未發出,鮑威爾就來電話了:“總統已經做了決定,國務卿將於下周末訪問中東,要求法赫德國王和我們其他盟國同意發動地麵進攻作戰,然後我們會在聯合國提出這個構想,向伊拉克發出從科威特撤軍的最後通牒。你要準備增加兵力發動進攻。”

“你所謂的增兵是指增多少?”

“那是極大幅度的增兵,會比你要的還多。”

隨著兵力的增加,施瓦茨科夫的立場發生了變化。他說,他曾經同一些中東問題專家進行過一些討論,他們使他確信,雖然戰爭將對美國產生損害作用,但不打仗所產生的損害作用將會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