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 海灣危機的升級(5)(3 / 3)

其頂部是厚達1.2米的鋼筋混凝土,上層鋪有很厚的沙層,口部裝有厚0.16米、重40噸的防護門,機庫前麵38米處築有鋼筋混凝土防護牆,其設計標準比北約還高,即使炸彈直接命中,也難以將其摧毀。每個基地建有5條滑行跑道,以備應急使用。

另外,伊拉克對重要軍事目標進行了偽裝,並設置了大量的假導彈、假掩體、假飛機、假坦克以及完全用膠合板、紙板或塑料建成的空軍基地。假導彈安裝有無線電發射器,其信號足可以假亂真。

有的“飛毛腿”導彈機動發射架被偽裝成油罐車形狀,使對方很難發現。

為了滿足臨戰要求,伊拉克動用了儲備糧,用以改善部隊的供應。軍隊的糧食供應量達到了普遍市民的一倍多,其他副食供應高出市民20%。為了保障前線部隊的後勤補給和作戰通信,伊軍建造了大量公路、地下通信站和地下補給站。到1991年1月初,伊軍在科威特戰區儲備的補給物資已足以維持1個月以上的作戰需要。

另外,在北部戰區,伊拉克部署了2個軍約8個師的兵力,以備對付多國部隊從北麵的土耳其開辟第二戰場;在西部戰區(敘利亞和約旦方向)部署了1~2個步兵師;在中部軍區部署了1個軍另2個步兵師。另有1個師和4個旅(含共和國衛隊2個旅)部署在巴格達周圍。

很明顯,從伊軍的作戰部署來看,其企圖是:依托既設陣地以藏避炸,保存實力,爾後實施反擊;依托堅固陣地,發揮兵力優勢並利用日益嚴酷的天候,使戰爭長期化、複雜化,最終迫使敵軍退卻,以圖永久占領科威特。

加強民防訓練和臨戰演練

隨著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伊軍撤出科威特的最後期限日益臨近,戰爭迫在眉睫,伊拉克加強了民防訓練和臨戰演練。

1990年12月11日,伊拉克政府宣布了第1號民防計劃,各部門據此研究製訂了戰爭應急計劃。首都巴格達及其他大城市頻繁進行防空、疏散演練,開展戰時國防教育。巴格達成立了370個民防訓練中心,日夜對大學生、婦女和退休人員進行了共達13萬人次的民防訓練。12月20至21日兩天,巴格達和巴士拉各有百萬居民舉行了快速疏散人口的演習。首都及各大城市到處都在修建公用和私用的防空洞,並儲存了大量急救用品,報紙、電台、電視台每天都在宣傳防火、滅火、防毒、消毒、急救的方法。阿拉伯複興社會黨機關報《革命報》還要求人們將學會急救、防火等民防知識作為國民應承擔的挫敗美國侵略者的義務。伊拉克的學生還將民防課作為必修課。1991年1月3日,伊拉克還通知駐巴格達的各國外交使團,為了備戰需要,將一切辦事機構搬出首都。

同時,伊拉克的正規軍和民兵加強臨戰演練。新入伍的士兵加緊訓練,飛行員加緊作戰飛行和自殺性攻擊訓練。針對多國部隊的空襲演習和登陸演習,伊軍進行了反空襲演習、抗登陸演習和反空降演習等。1990年10月30日,薩達姆總統召開武裝部隊指揮部會議,準備在科威特展開“城市戰”,並命令伊軍處於高度戒備狀態。12月26日和28日,伊拉克在其本土進行了地對地導彈試射。另外,伊拉克還訓練正規軍突擊隊和人民軍的誌願人員,準備參加對付多國部隊的特殊行動,包括海上、空中的自殺性攻擊等。到12月底,已有1.4萬名執行自殺性攻擊行動的突擊隊員被派往沙特前線。為了鼓舞土氣,薩達姆多次親臨前線視察,為前線部隊打氣。他不但接見和勉勵前線指揮官,還親手為士兵做飯,與士兵共進午餐。

到1月15日前,伊拉克整個國內充滿著戰爭前的緊張氣氛。首都的大街上布滿了士兵,高層建築頂端布滿了防空武器。

銀行、政府機關、超級市場門口和無名烈土墓前,都站上了頭戴紅色貝雷帽的共和國衛隊士兵;總統府大門架起了高射機槍,武裝直升機不停地在空中盤旋。政府向民兵、各大學及高中學生發放了武器。數千人走上街頭,舉行支持薩達姆、反對美國的示威遊行。美國駐伊使館門前天天圍滿了示威的人群。醫院已將藥品集中清點,裝箱隱蔽。巴格達市內的6所大醫院已停止接納一般患者,準備專門收治傷員,外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人員已全部撤離。高速公路實行區域燈火管製。空軍已停止訓練飛行並分散配置在各主要機場,部分飛機藏進了堅固的掩蔽部。伊軍已做好了臨戰前的一切準備,一場大戰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