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政策取向
2014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保持經濟合理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7.5%左右。這是統籌考慮抓改革、促調整、惠民生、防風險等各方麵因素確定的。一方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穩定和擴大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都需要合理的速度,進一步減少貧困、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更要靠發展。另一方麵,今年穩增長的有利條件不少,全麵深化改革將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穩增長政策措施的效應會持續顯現,消費、投資、外需均有一定支撐。同時,我國已經到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轉型升級的任務很重,速度也不宜定得過高。
——注重提質增效升級。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提升。研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區域發展更趨協調。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
——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製在3.5%左右。這一目標既考慮了各方麵漲價因素和人民群眾的承受力,也為推進改革和調整結構留出了一定空間。
——突出民生優先。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6.5‰以內。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80萬套以上、新開工700萬套以上。
——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5%左右。
實現上述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做好2014年經濟工作,核心是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為此,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完善調控方式和手段,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協同性。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年擬安排全國財政赤字1.35萬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1500億元。政策重點是:第一,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範圍,擴展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鼓勵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發展的財稅政策。第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重點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從嚴控製“三公”經費支出,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第三,用好新增資金,盤活存量資金,建立結轉結餘資金定期清理機製。第四,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推動形成規範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風險預警機製。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廣義貨幣供應量(M2)預期增長13%左右。政策重點是:第一,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保持適度流動性,創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第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加快資金周轉。第三,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製,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