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新型生活與人格力量(8)(3 / 3)

心理學的自我貶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普遍的文化傾向,心理學家們更欽慕的往往不是心理學,而是技術先進的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盡管從人本主義的觀點來看,心理學顯然是新的尖端,是最為重要的科學。

這樣,就有了學其他科學的嫌疑,普遍的做法是把人當作一件無生命的物體或機器來對待處理。然後,假如第一步失敗了,再把他完全歸於低等動物之列;如果第二步再次失敗,這才勉強地、很不舒服地將他看成是一個絕無僅有的、較其他任何生物種類都更為複雜的種類的一個成員。然而他很少被當作一個不同於任何人的個人來研究,我們尚沒有奧爾波特提倡的那種表意符號心理學。

這種複雜性和獨特性是絕不會在諸如機器、貓或者老鼠身上發現,而也正是這個既不是物理學家也不是生物學家,而隻有心理學家才有資格來處理的主題,竟一直被固執地忽略了。

嚴格地說,隻能衡量現狀,不可能衡量潛力。而且一些現狀得不到像潛力那樣廣闊的發展空間,測量法真的需要發展了,現在我們隻能測量他現有的身高,而不會測量他將來有多高,不能測量在最好的條件下他可能表現的智慧,而隻能測量目前條件下他現在的智慧。因此,除非憎愛分明一種數學方法來測量現狀所趨近的理想極限(微積分意義上的極限),否則,對於現狀的測量就會過於悲觀。

至此,我要提出一個帶感情色彩的論點,原因在於我強烈感到悲觀和泄氣就是由它產生。如果一個人專注於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病患者、精神變態者、罪犯、違法者、意誌薄弱者,他對於人類的希望必然會越來越有限製,越來越現實,越來越退縮。他對人的期待會越來越少。

當初,我們夢想致力於世界和平,也曾想天倫之樂,而現在隻想為可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些服務,也想再多培養出一些心理學家,或者在監獄中建立更好的職業指導係統。單純研究我們的失敗和毛病幾乎不會使任何門外漢或者科學感到鼓舞或振奮或產生希望和樂觀的雄心。許多曆史悠久的人性的“規律”也許實際上是溫和的、普遍的心理病理學的現象。我確信,假如我們有係統地重複所有僅以健康人為對象而做的實驗,就會發現遍及心理學的許多方麵也存在這種問題。

提高心理研究境界的方案

我有一個能馬上見效的方案,這個方案對許多事情的局限有著防止作用,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淘汰精神病人、精神變態者、神經病人、充分適應病態文化的人、不適應健康文化的人、不善用自己能力的人或者自己獨特能力的人、基本需要由於某種原因而沒有滿足的人,而隻選擇相對完善的人類代表作為試驗對象。

所以,如果我們打算研究人類心理學,就要使用那些心理健康、成熟的人以及自我實現和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人作為研究對象,因為他們比通常符合一般標準或者正常的人更能夠真實地代表人類。與目前的消極心理學,——由研究病人或者普通人而產生的心理學相比,通過研究人而產生的心理學完全可以被稱為積極的心理學。

經過這樣嚴格的篩選,剩下的研究對象也就為數不多了,這也使我們陷入了困境:如何為每個小組提供足夠的人選以作研究之用。我克服了這個困難,同時又基本上堅持了原則。我的方法是:在任意選擇的100個普通大學生中挑選最好的一個(精神最健康的1%),其他的99%被當作不完美、不成熟或者有殘缺的樣品淘汰掉。這種方法遵循了傳統的林奈分類法的慣例:選擇充分發展的、各方麵完善的、人類的所有特點在其身上都得到充分發展的人作為人類的典型抽樣。

這種研究接近完美程度的方法,能夠解決理想與現狀之間和潛能與已實現的能力之間的矛盾。

許多曆史悠久的人性的“規律”也許實際上是溫和的、普遍的心理病理學的現象。我確信,假如我們有係統地重複所有僅以健康人為對象而做的實驗,就會發現遍及心理學的許多方麵也存在這種問題。

我認為,這種措施所產生的方法論和概念上的副產品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為它能使研究的門路拓寬,會自動放棄價值不大的研究課題。心理學家們很有可能會自動發泄更高水平的誌向,並且更加無法容忍人為的方法上的局限性,低限度的技術以及作繭自縛的研究觀念。

作為提高心理學研究境界的後果,至少可期待有下列類型的改變:

為我們的實驗選擇不同的內容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