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六兒巧得遇恩人(2 / 3)

六兒不由得悲從中來,便伏在母親身上失聲大哭:“娘,您醒醒,醒醒,六兒對不起您,娘......”。

碰巧姹紫從那經過,見她怪可憐見的,便過來問起因由,聽了六兒的遭遇,眼圈變得紅紅的,說:“妹妹,我雖自小失去爹娘,也沒有兄弟姐妹,孑然一身,卻喜得梅府的梅夫人收留。你若是不嫌棄,不如你跟我到梅府吧,梅夫人是個大善人,常常周濟窮人,她定會收留你的。就是你不願意留時,她必定會安排你個安身立命的去處。”

六兒撲通朝姹紫跪下,“姐姐,若得夫人收留,讓我母女有口飯吃,六兒此生願做牛做馬,報答姐姐的大恩!”

姹紫連忙拉住她說,“若是你肯留下時,那敢情最好,正好與我作個伴,我請求夫人為我倆作主,結為金蘭,這樣你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了,我也不會孤苦無倚了,你可願意?”

“姐姐......”六兒感激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中淚水滿溢。

“妹妹,別哭了”,姹紫將六兒眼角的淚珠擦去,“再哭啊,就變成小花貓了”。說得六兒不禁噗哧一聲笑了出來,眼角仍掛著晶瑩的淚珠。

“妹妹,你且照顧好你母親,我去去來”,姹紫握著六兒的手說,說完便離開了。

六兒呆呆看著她的背影,心下尋思,這個姐姐可真是好人,看她的言行舉止,衣著服飾,若是不說,必定以為是富貴人家的小姐,看來她所說的梅府必不是那等苛刻人家,如是能留在一個好人家,能夠好好照顧母親,那敢情最好不過。

六兒正自傷悲,隻見姹紫找來了一輛馬車,二人將六兒的母親抬到車上,嫣紅便吩咐車夫向梅府行去。

一路上,姹紫不斷安慰眉頭深鎖的六兒,跟她講一些梅府的情況。梅府坐落在梅莊的西南角,梅府的祖上曾在朝為官,後因對朝政明爭暗鬥不滿,憤而棄官歸隱。梅府祖上樂善好施,常常周濟周圍村民,村民們深感其德,便將村名改為梅莊,並建了一個“梅公祠”,題著“功德昭日月,英名萬古留”。梅莊在此已有四代,這期間,世事變幻,獨梅莊能偏安一隅,倒也自在。梅府每到有發生水澇災害,或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都會在梅公祠周濟錢米與村民,若是遇到外地逃難至此的人,必定要出手相助,這已成為梅府上下的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因此梅府在整個梅莊聲望甚高。梅府唯一的遺憾就是人丁不興旺,四代人都是一脈單傳,到了現在老爺這一代,至今還膝下無子呢。老爺平時冷冰冰的,不太說話,不過卻也從不責罰下人,家裏的事都是夫人在管,夫人是個賢惠人,把個梅府治理得井井有條,府裏上下沒有不服她的......

姹紫性情爽朗,長得杏眼桃麵,也是個美人,臉上幾顆淡淡的雀斑反而給她增添了幾許靈氣,正應了那句話,“暇不掩瑜”。她說話的時候,眼睛神采閃爍,總讓人不自覺的想去親近她。

六兒已經慢慢喜歡上這個沒有心計的姐姐,雖然姹紫年齡比六兒稍長一些,卻老成持重得多。正說話間,忽聽“迂……”的一聲,馬車停了下來,馬夫走到車前,說:“姹紫姑娘,府上到了。”

姹紫掀開簾子,跳下車去,對車夫說:“賴二哥,麻煩你再幫我到集市上跑一趟,請一位郎中過來。”並隨手遞給賴二四兩銀子。

賴二卻沒有伸手接錢,“姹紫姑娘您說的哪裏話,我賴二世代受梅府大恩,這點小事,何足掛齒!”

姹紫卻不依:“賴二哥,你若是不受,夫人非責罰我不可!”再三推卻之下,賴二收受了二兩,並將剩下二兩還給姹紫。

姹紫見賴二不肯多收,便不再推辭,當下叫來家丁來順、來喜和來福,並讓人抬來一頂軟轎,將六兒的母親移到軟轎上,六兒從馬車上下來時,抬頭一看,隻見一麵朱漆大門,中間匾書“梅公府”二字,筆跡蒼勁有力,左邊題著“我居梅花坳,看盡榮與枯”,右邊是“不求聞與達,但求守其操。”

六兒從小雖是生在鄉下,卻粗通文墨。正自思量間,突然一個小廝走過來對她說:“姑娘請!”

六兒抬頭一看,這小廝長得倒也眉清目秀,隻是臉上帶著一股淘氣的神色,此刻正滿臉笑意地看著六兒,六兒不禁一下耳根發熱,仿佛被人窺透了心思似的,忙低著頭朝姹紫那邊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