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用情感表達——最能打動聽眾的心(4)(1 / 3)

當你能夠感覺到對方仍然對他原來的想法堅信不疑的時候,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甚至是要先站在對方的立場發言。先接受對方的立場,然後說出對方想講的話。為何要這麼做呢?因為當一個人的想法在遭到別人眼中的否決時,有極大的可能會為了維持尊嚴或咽不下這口氣,反而會變得更加倔強地堅持己見,排斥反對者的新建議。

有一個家庭電器公司的推銷員挨家挨戶推銷洗衣機,當他來到一戶人家的時候,正巧看見這戶人家的女主人正在用洗衣機洗衣服,這位推銷員就忙說:“哎呀!這台洗衣機太舊了吧,其實用舊洗衣機是很費時間的,太太,您家該換新的啦……”

結果,沒等推銷員說完,這位女主人就馬上駁斥道:“你在說什麼呀!這台洗衣機非常耐用的,用了這麼多年了到現在都沒有故障呢,新的也不見得能好到哪兒去,我目前才不會換新的呢!”

幾天以後,又有一名推銷員來拜訪這位女主人。他說:“這是很令人懷念的舊洗衣機,因為十分耐用,所以對您有很大的幫助。”

這位推銷員首先是站在這位女主人的立場上說出她心裏想說的話,所以在女主人聽到以上的話的時候非常高興,於是她說:“是啊!這倒是真的!我家這台洗衣機的確是已經用了很久了,是太舊了點,我最近倒是想換台新的洗衣機。”

於是這位推銷員馬上拿出洗衣機的宣傳小冊子,以供這位女主人作參考。這種推銷說服技巧,確實是對人們很有幫助的,因為這位女主人已被動搖而產生購買新洗衣機的想法。至於推銷員能否說服成功,這隻是個時間長短的問題了。

由此可見,善於觀察與利用對方的微妙心理,是幫助自己提出意見並說服別人的重要要素。通常來說,被說服者之所以會感到憂慮,主要擔心在“同意”之後,會發生意料不到的後果;如果在此過程中你能洞悉他們的心理症結,並加以防備,試問他們還有不答應你的理由嗎?

3.讓對方充分了解說服的內容

有時候,雖然有可行的計劃,但在向對方說明時,對方卻不能完全了解其內容,他還有可能馬上予以否定。另外還有一種情形是,對方根本就不知道我們說什麼,卻已先采取拒絕的態度,擺出一副不會被說服的態勢;或者我們說什麼他根本不會去聽。如果你遇到以上這些情形的話,一定要很有耐心地一項項按順序加以說明。務求對方了解我們的真心實意,這也是說服這些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技巧8說話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與人交往時,每個人總是在以一定的身份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倘若你想讓彼此的交流達到預期效果的話,不僅需要有對象意識,還要有自我身份意識,簡單來說就是說話要得體,言語形式的選擇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保持自己的本色。

古時候,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衛國有戶人家在迎娶新媳婦過門。那新媳婦走出娘家門剛上了花轎,就馬上向趕車的車夫問:“兩邊拉套的馬是哪裏來的?”車夫說:“租的。”媳婦隨即叮囑車夫:“那,一定要好好照顧它們,別把它們累壞了。”花驕來到丈夫家門口,新媳婦剛被扶下車,又叮囑伴娘說:“快去滅掉灶膛的火,以防火災的發生。”當走進堂屋的時候,看見地上有塊石頭,又對身邊的人說:“快把石頭搬出屋裏,放在這裏會妨礙人來回走路。”婆家的親戚朋友聽了之後,都不禁啞然失笑。

事實上,新媳婦說的以上三句話,本身就沒什麼毛病,那為什麼會引得貽笑大方呢?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新媳婦本身,新娘子第一天嫁入人家,家事還不了解,她說以上這些話,一副一個主事多年的家庭主婦的口氣,以上的這些話語,不符合她的“新娘子”的身份,所以顯得有些不得體,以致讓他人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