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愛護晚輩同舟共濟(2)(2 / 3)

到了元符三年(1100年)底,蘇東坡遇赦北歸。97歲高齡的吳複古,感念老友情長,執意為之送行,來到清遠。因天氣寒冷,老邁之人不禁其寒,遂染病不起。至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4月13日,不幸病逝於歸途。東坡在真州驚聞噩耗,萬分傷感,寫下了《哭子野》的祭文。

蘇東坡與吳複古雖然對待現實的態度不同,前者是麵對現實,不怕磨難、積極向上;而吳複古的思想較為消極,他不讚成東坡沉浮於宦海之中,曾勸他“邯鄲之夢,尤足以破妄而歸真,今子目見而身履之,也可少悟!”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卻成了千古佳話。

章太炎與蘇玄瑛

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

章太炎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1903年,他以“反清排滿”的罪名被捕入獄,1906年出獄後即流亡日本,主辦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宣傳革命,旗幟鮮明地與保守派作堅決鬥爭。

1907年2月,兩個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來到《民報》編輯部。章太炎身穿一件破舊的和服,在厚厚的眼鏡片後麵的雙眼凝視著來人。

“先生,你不認識我啦?我是光漢。”劉師培走上前拉住了章太炎的手。當年章太炎在上海《愛國學社》任教時,劉師培是他的學生。

“唔,是你,光漢。”章太炎興奮地丟掉手裏的煙,笑了。

“先生,這是我的朋友蘇玄瑛,他是專門從中國趕來拜見您的。”劉師培把身後的青年推到章太炎麵前,介紹著。

蘇玄瑛紅著臉,叫了一聲“先生。”

太炎望著這個瘦弱、矜持,一臉靈氣的年輕人,自語道:“蘇玄瑛,好熟悉的名字呀!”

劉師培介紹說,玄瑛在《國民日日報》當過編輯。

章太炎說:“對了,我看過你在《國民日日報》發表的《嗚呼廣東人》,把那些唯利是圖,毫無愛國心的人罵得淋漓盡致,太好了!”大家都高興地笑了起來。一會兒,太炎指著玄瑛對劉師培說:“玄瑛年紀輕輕,難得這樣沉穩。”劉師培朝太炎一稽首,半垂眼簾說道:“出家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自然又沉穩,又安靜。一太炎聞言驚喜地盯住玄瑛:“怎麼?你還是個佛門弟子麼?有法號麼?”“法號曼殊。”“懂梵文麼?”“略微懂些。”玄瑛說著又紅了臉低下頭。太炎興奮極了:“這太好了,以後我們有時間可以在一起研討了。”

接著他們又談起了形勢,又過了一陣,他們起身告辭。準備去給玄瑛安排住處。太炎指著淩亂的房間說:“要是不嫌棄,玄瑛就住這兒吧,晚上閑了,正好有人聊天。”玄瑛被這意外的挽留驚呆了,好一會兒,他才如夢方醒地連連點頭。

晚飯後,玄瑛和太炎相對而坐,閑談起來。太炎問玄瑛:“局勢這麼緊,到《民報》來怕不怕?”玄瑛含笑搖搖頭說:“沒想過。”沉思片刻,他又說:“我這次是為還願而來。”“還願?”太炎很驚奇。“四年前我在日本留學時,就仰慕先生,發願要做您的學生,現在我如願了。”太炎的目光變得柔和了,微笑著吸煙。接著他們談起了佛學和革命的道理。

玄瑛虔誠地注視著太炎,耳邊的聲音像海潮緩緩地從遠處推來。“先生!”玄瑛喊道。“玄瑛,叫大哥,以後你們都不要叫先生,我是你們的大哥。”太炎的臉上,露出了輕鬆的笑,額上的皺紋也漸漸舒展了。

同盟會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日本政府為了滿足清政府迫害革命力量的要求,同時也感到同盟會的活動對日本政府也是一個心腹之患,因此,他們迫令孫中山離開日本。作為同盟會喉舌的《民報》,其處境就可想而知了,他們常常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無奈,玄瑛隻得拚命作畫,給報紙的副刊拿去發表,或是拿去賣了,以補辦報的經費。

一天,太炎和玄瑛在一起談話,玄瑛問:“世事這麼艱難,大哥你就沒想過失敗麼?”

太炎點起煙,嚴肅地思索了許久,突然問:“你說項羽算英雄麼?”玄瑛點點頭。

“是呀!大丈夫做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玄瑛輕聲歎口氣說:“我雖然也常常有一腔激情,有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可我的心又太容易灰,太容易冷,隻有皈依佛門,求得心靈的安泰。”

太炎扔掉煙蒂,感歎說:“是呀,我有時真羨慕你們斬斷煩惱絲,遁入空門。可今天國家人民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皈依佛門,這難道是男子漢大丈夫該做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