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善於自嘲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有生活情趣的人。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之處講出來呢?這麼說來,一個善於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個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個勇敢和坦誠的人,更是一個將自己上上下下裏裏外外看得很明白的人。
柔是一種隱於無形的大智慧
柔和剛,在某種時候,收到的效果截反。柔,反而是真正的剛強;而剛,反而是一種柔弱。
實際上,柔是一種隱於無形的大智慧,會使我們不計較一時的強弱,有一種對自我的坦然和對世事的定力,進而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有一期《動物世界》,說的是海灘上的藍甲蟹分為兩種:一種很凶猛,生性好鬥,跟誰都敢開戰;另一種則很溫順,遇上敵人便一味裝死,一動不動。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強悍凶猛的藍甲蟹在殘殺中越來越少,瀕臨滅絕;而藍甲蟹躲起來盡量不和敵人作戰,也正是因此,藍甲蟹不但沒有被殘殺,反而繁衍昌盛,不斷壯大。
自然界中這種“適者生存”的現象說明:凡事逞強好勝的、“毫不示弱”標榜自己的,往往碰得頭破血流;而卑微、弱小的生命,並不等於無能,甚至還是一種優勢,倒可以成為最後的贏家。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社會裏,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成為一種常態。生活中的不隨意、事業上的不得誌、人際關係間的不和諧,時時困擾著我們。如何化解這些繁雜的困惑呢?如何獲得從容淡定的人生呢?答案之句話:用柔來應對一切,進而戰勝一切。
向來,人們把剛強看成是一個人意誌堅強、不怕挫折的褒義詞,而把柔看成是一種弱小、無能的表現。由於大多數人都想逞強,都怕被別人“小看”,結果就很容易導致藍甲蟹般的悲劇,更別提創造從容淡定的人生了。
事實上,柔並不是弱小,更不是無能,而是一種隱於無形的大智慧。唯如此,我們才會有一種對自我的坦然和對世事的定力,才會不計較一時的強弱,進而保護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柔的妙處。
下麵這則故事,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借鑒。
在北宋太宗時期,曹翰因為得罪了太宗皇上,就被罰到汝州。在汝州的日子裏,曹翰為了官複原職並且返回京城,每天冥思苦想,但是他心裏非常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知道此時自己若強行辯解,無異於“拿雞蛋往石頭上碰”。
一天,宮裏的使者到汝州辦事,曹翰發現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機會,他決定利用這個使者使自己返回京城。見到使者,曹翰流著淚說:“我的罪惡深重,就是死也贖不清,真不知如何才能報答皇上的不殺之恩。來到這裏以後,我每天都在認真的反省自己的錯誤,將來有機會一定誓死報效朝廷”。
說著說著,曹翰拿出了自己的幾件衣服,流著眼淚對使者說:“我在這裏服罪,沒有人去照顧家人,他們窮的都快餓死了,這些都是我用不上的衣物,請您回去以後,幫忙抵押一些銀兩,交給我家裏,讓他們也好勉強糊口。”
使者看到此時的曹翰和官場中的完全不同,那種趾高氣揚的樣子不見了,在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種厭惡情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甚至多了幾分同情,便答應幫曹翰這個忙,回到宮裏,還向太宗彙報了情況。
太宗打開曹翰的包袱一看,在幾件衣服裏麵包有一幅畫,畫的題目是《下江南圖》。這幅畫畫的是當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攻打南唐時候的情景,當時任先鋒官的曹翰作戰英勇,立下了不少戰功。頓時,太宗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又見曹翰現在知道悔過了,便把曹翰召回了京城。
曹翰之所以能夠達到回京城的目的,正是因為他的“柔”成功地打動了使者和太宗。他一方麵表現得十分落魄,吃喝不濟,還有眾多家人無法照料;另一方麵,他又巧妙和太宗提起了舊時的功績,引發了別人的憐惜或悲憫。
其實,即便你真的是強者,如果能夠以“柔者”的姿態行事,也會使對方能從中獲得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從而在心平氣和中對你產生親切感,如此,你自會成為長久的贏家,並令自己愈來愈強。
假如你的工作崗位勝人一籌,不妨展示自己經驗有限、知識能力等方麵的不足;假如你在工作的某個方麵有絕對權威,不妨多說說自己失敗的記錄,聽聽他人的意見;你還可以多誇讚別人,甚至一句自嘲、一句自我批評……
人生不能事事都逞強,過於爭強好勝,隻能給自己招來麻煩。人生莫要求“全”,求得一半的剛已是最好,另外的一半,就適當地展現柔的一麵,如此剛柔相濟,生活在能活色生香,生命才能堅忍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