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就足夠了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請參加筆會,坐在她身邊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輕作家。

女作家衣著簡樸,沉默寡言,態度謙虛。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誰,他認為她隻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於是,他有了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

“請問小姐,你是專業作家嗎?”

“是的,先生。”

“那麼,你有什麼大作發表呢?是否能讓我拜讀一兩部?”

“我隻是寫寫小說而已,談不上什麼大作。”

男作家更加證明自己的判斷了。

他說:“你也是寫小說的,那麼我們算是同行了,我已經出版了339部小說了,請問你出版了幾部?”

“我隻寫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問:“噢,你隻寫了一部小說。那能否告訴我這本小說叫什麼名字?”“《飄》。”女作家平靜地說。

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頓時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瑪格麗特·米切爾,她的一生隻寫了一本小說。現在,我們都知道她的名字。而那位自稱出版了339部小說的作家的名字,已經無從查考了。心靈悟語做什麼事都一味地追求數量的多寡而不求質量的優劣,因為質量才是一個事物存活的根本。粗製濫造的東西即便再多,在實用和審美麵前也隻能是拉圾和廢物;而真正的好東西,哪怕隻有一個,就已經足夠了。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某公司招聘人才,應者雲集。其中多為擁有高學曆、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

經過三輪淘汰,還剩下11個應聘者,最終將留用6個。因此,第四輪總裁親自麵試,將會出現十分“殘酷”的場麵。

奇怪的是,麵試考場出現了12個應聘者。總裁問:“哪位是不請自來的?請你出去!”

坐在最後一排的一個猶太小夥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今天的麵試。”

在場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門口閑看的那個老頭子。

總裁饒有興趣地問:“你連第一關都過不了,你認為今天來這裏還有什麼意義嗎?”

“我有很多有益的經曆,我相信自己的經曆就是財富。”小夥子俏皮地說,“我實在不忍心——如果不給貴公司一個機會,那將是貴公司的損失啊。”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開心,覺得此人要麼太狂妄,要麼就是腦子有毛病。小夥子說:“我隻有一個本科學曆,一個中級職稱,但我有11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8家公司任過職……”

總裁打斷他:“你的學曆、職稱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錯,但跳槽18次,太令人吃驚了,我不欣賞。”

小夥子站起身強調:“先生,我其實並沒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後都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真是個倒黴蛋!”小夥子笑著反駁道:“我並不認為我倒黴,相反,我倒認為這就是我的財富!我隻有31歲,但卻經曆了這麼多。”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進來,給總裁倒茶。小夥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與大夥兒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從它們的錯誤與失敗中學到許多東西。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的經驗,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小夥子離開座位,一邊轉身一邊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與其用11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研究錯誤與失敗;別人的成功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

小夥子就要出門了,忽然又回過頭:“這11年經曆的18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11個應聘者嘩然,驚愕地盯著倒茶的老頭兒。那老頭兒笑了:“很好!你第一個被錄取了,因為我急於想知道——我的表演為何失敗?”心靈悟語生活真的就是一種細節,有時候總是覺得好些事情都是那麼複雜,好些事情都是那麼難以改變。其實,細想起來才會發覺,這一切並不難解決,隻是一個細節的問題。“我們隻是忽略了真正的東西。”我們隻要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從細節中發現生活,也許這一切的改變真的是巨大的,也許你就會成為下一個被“第一個錄取的人”。保持最佳狀態有兩個秀才一起去趕考,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那一口黑糊糊的棺材,一個秀才心裏立即“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見鬼,趕考的日子居然碰到這個倒黴的棺材。於是,心情一落千丈,走進考場,那個“黑糊糊的棺材”一直揮之不去,結果,文思枯竭,寫不出什麼好文字來,最後名落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