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孩子生而不同,但同樣優秀——學會欣賞和賞識孩子(2)(2 / 3)

當孩子表現出色的時候,很多家長都習慣用物質作為獎勵去鼓勵孩子,家長這種鼓勵方式並不可取,因為這樣極易使孩子陷入物質誘惑中,讓是非觀念還不是很清晰的他們為了物質要求得到滿足而努力,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張倩是家裏的獨生女,因為家裏條件比較好,父母平時很嬌寵。平時除了給女兒提供各方麵都相對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之外,張倩的父母還習慣用物質獎勵來鼓勵自己的女兒。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小孩子都吃這一套,這樣效果也比較好。”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其他事情上,隻要張倩做得好了,父母必定會滿足其一個物質要求,如去肯德基吃一頓,買一個喜歡的玩具,去超市買自己喜歡的零食等。

現在張倩已經上小學3年級了,“胃口”也越來越大了。例如考試取得了好成績,以前隻要父母隨便一點物質獎勵就能“打發”。但是現在不行了,張倩開始自己提要求,新款的遊戲機、高檔的玩具……如果家長不答應的話,那她就以“再也不好好表現”來威脅父母。

“之前用物質去滿足她作為鼓勵,也是為了讓她做得更好,沒想到這種方式卻誤導了孩子,讓其產生了錯誤的價值觀,當初真是不應該用物質鼓勵這種方式去鼓勵孩子啊!”

看著女兒越來越大,物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張倩的父母有些吃不消了。

從張倩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家長的嬌慣,讓孩子習慣了以物質為鼓勵。

也因為習慣家長的物質鼓勵,孩子態度不端正。

家長錯誤的鼓勵方式,讓孩子對物質要求越來越高。

雖然在孩子小的時候,適當的物質鼓勵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家長應該試著將這種物質鼓勵逐漸轉化為精神鼓勵,否則孩子一旦習慣物質鼓勵,就會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麼,家長該如何去鼓勵孩子呢?試試下麵的方法吧。

用精神鼓勵代替物質鼓勵,能讓孩子更優秀

當孩子表現出色或者取得好成績的時候,家長不要再以物質獎勵作為對其的鼓勵了,而是要以精神鼓勵來代替。除了說一些讚美孩子的話之外,家長還可以為孩子此次的表現製作一些具有紀念價值的卡片。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每有一次突出的表現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製作一張精美的“獎狀”,然後貼在家裏最顯眼的位置。當他人來家裏看到這些具有紀念價值的“獎狀”時,家長不妨驕傲地把孩子讚美一番。孩子聽到客人和家長對自己的讚美之後,心裏也一定會非常高興,這種精神上的喜悅要比得到物質獎勵更能激勵孩子,讓其在得到鼓勵的同時,也會在以後做得更好。

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鼓勵為輔

當然,並非說不允許家長對孩子進行物質鼓勵。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適當的物質獎勵還是有效果的。在這裏,隻是建議家長們在鼓勵3、4年級的孩子的時候,以精神鼓勵為主,以物質鼓勵為輔。要知道,物質隻是暫時的,但是精神的力量卻可以維持很久。尤其是3、4年級的孩子渴望被他人肯定,這時候家長如果能適時地多給其一些肯定,在精神上多鼓勵,既能滿足孩子的“虛榮心”,同時也會激勵其更加努力。聰明的家長會利用孩子的這種“精神需求”去鼓勵其奮發努力,既達到了鼓勵的目的和效果,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家長鼓勵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鼓勵方式都應該先考慮對孩子的影響是否是積極的。隻有積極的鼓勵方式,才會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為孩子丈量希望與現實的距離——唯一不能失去的是孩子的進取心

3、4年級的孩子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取得好成績時,常常容易滿足,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不需要再繼續努力了,這是缺乏進取心的表現。對於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意識到,3、4年級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思想上的認識也不是很到位,因此常常出現滿足現狀、不思進取的情況。對此,家長應該引起重視,在生活中注意對其進取心的培養。

所謂進取心,就是指不滿足於現狀,堅持不懈地追求新的目標蓬勃向上的心理狀態。它是促使一個人不斷努力,不斷取得進步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沒有進取心的話,那麼無論是在學習、生活,還是在工作上都會缺乏一種動力,不利於其將來的發展。3、4年級的孩子也是一樣,當其缺乏進取心的時候,也會使其停步不前,不利於其健康成長。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強烈的進取心,所以作為家長,要為孩子丈量希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培養孩子積極的進取心,因為孩子的進取心是絕對不能失去的。

叢卓從小就是個非常聰明的女孩,上小學1、2年級的時候,幾乎每次考試都能抱回一張獎狀。看到女兒這麼聰明,學習又這麼棒,叢卓的父母心裏自然也非常高興。

但是讓父母沒有想到的是,自從上小學3年級之後,叢卓在學習上好像沒有之前那麼努力了。每天放學回家也不像以前那樣先寫作業了,而是剛放下書包就開電視。剛開始的時候父母說她,她隻是嘴上答應著,卻依舊“我行我素”。等到父母急了,催促她的時候,叢卓會非常不耐煩地說:“別催了,我學習那麼好還怕考試的時候拿不了好成績啊,真是的。”對於女兒的“自信”,叢卓的父母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叢卓的父母確定女兒現在在學習上沒有絲毫的進取心。 比如上次期中考試她考了90分,父母在檢查過試卷之後,說:“以你的實力和水平,完全可以再提高五六分呢。”叢卓卻說:“反正我這成績在班裏也是數得著的,提不提無所謂。”看到女兒一副滿不在乎、不思進取的樣子,叢卓的父母非常著急,心想:該如何培養女兒的進取心呢?就這麼下去,學習成績肯定會倒退的。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問題:

孩子驕傲自滿,導致進取心缺乏。

沒有認識到希望與現實的差距,從而讓孩子沒有進取心。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積極的進取心,家長感到茫然。

3、4年級的孩子渴望被他人肯定和讚賞,但同時又滿足現有的成績,這與其心智發育不成熟是有一定關係的。對此,家長應該悉心教導,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孩子的進取心。那麼,具體家長該如何做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具體的方法。

讓孩子認識到希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激發其強烈的進取心

孩子之所以缺乏進取心,滿足於現狀,主要是因為其沒有認識到希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總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夠好,因此失去了努力的動力。針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多給其分析希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讓孩子明白自己做得還遠遠不夠,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當孩子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對未來希望的向往會激發其強烈的進取心。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都會抱著“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的信念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