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1 / 2)

隻是對於主席關於在實際上,負責指揮進關抗聯主力的晉察冀軍區新任司令員人選,征求楊震的意見時候,他卻保持了沉默。但在聽到中央決定由林總接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負責指揮進關的抗聯主力部隊,楊震心中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對於主席這個人選,楊震表麵上沒有說什麼,但是在內心可以說非常的滿意。他相信以林總的才能以及在軍事上的素養,會帶好自己一手創建的這支部隊的。將抗聯進關的主力部隊,調歸林總指揮他可是相當的放心。

在完成兩大軍區編製調整後,被調離了兩位老戰友,以及自己親手建立並一手帶大的部隊,被調往關內戰場歸屬其他人指揮。盡管這個人選是他最期待的那個人選,但情緒上多少還是有些失落的楊震,將所有的心思都轉回到了東北。

先後送別了王光宇和總指揮,後又送別了李延平,情緒很是不高的楊震,卻還要打點起精神來,著手開始進行整個四五年的戰略部署。知道這場戰爭已經維持不了幾個月的楊震,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利用最後這段時間,怎麼樣最大限度的從美國人手中,搞回所需的設備和技術。

同時著手開始秘密部署一些東西,當然這些東西除了他本人,以及直接涉及的幹部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人清楚。甚至就連李延平和郭炳勳,在很多事情就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為了保護好自己的政委和參謀長,楊震可謂是用心良苦。

所有涉及到的幹部,必須要對自己下一步的任務進行嚴格的保密。楊震再三交待,一旦泄露出去將給予最嚴肅的軍紀處理。就像李明峰三天會談之中,兩個人究竟談了什麼,如果泄露出自言片語,等待他的後果會相當的不妙。

整個四五年的戰略規劃,絕大部分都是楊震親自一手擬定的。為了完成這個計劃,他想方設法的收羅必要的裝備。甚至在搞不來新裝備的情況之下,想方設法通過美蘇搞來二手,甚至是三手的德意製造運輸機,以滿足所需的物資和裝備。

在準備工作之中既要實現嚴格的保密,又要在某些方麵進行必要的準備。最關鍵的是所有的東西,都要楊震親自去掌握。其他涉及到的所有幹部,最多也就清楚自己負責範圍內的東西。在還要完成各項工作的情況之下,掌握全局並布控一切,這對於楊震來說無疑是相當疲憊的事情。

楊震一方麵開始著手秘密部署四五年的戰略規劃,同時一邊不斷的幕後調整對日轟炸方案。雖說楊震同意了與美國人聯合進行幾次轟炸,那位李梅少將的性子相當的急,在楊震同意並給抗聯遠程轟炸司令部下達命令後。立即拿出早就製定好的方案,敦促抗聯遠程轟炸機司令黎明實施。

於十二月十六日,在楊震的最終同意之下。抗聯航空兵出動所有能夠出動的全部B二十四轟炸機群,一半的斯特林轟炸機群,以及全部可以起飛的蘇製佩八轟炸機和葉二轟炸機,總計九百餘架轟炸機組成一個龐大的機群。

與美軍出動的四百六十架B二十九轟炸機,一百七十架B二十四轟炸機群配合,對日本大阪實施了規模空前的轟炸。而為了摸清楚抗聯為何在對日空襲作戰之中,損失低於美軍的李梅少將。

專門乘坐一架B二十四轟炸機親自指揮B二十四轟炸機群,與抗聯聯手對大阪采取空襲。此次與美軍聯合發動對日空襲,雖說抗聯也算是全力以赴。但這種聯合空襲,在整個戰爭的最後期間,隻進行了為數不多的寥寥幾次。

中美兩軍總計一千六百餘架的轟炸機群分為三個梯隊,美軍的B二十九轟炸機群,作為對大阪轟炸的第一梯隊。抗聯的B二十四轟炸機群與美軍的B二十四轟炸機群,總計八百餘架的B二十四型轟炸機,作為對大阪轟炸的第二梯隊。

同時抗聯以二百多架斯特林轟炸機為主,加上三十多架還能飛行的佩八轟炸機。再加上最後一次參戰的三十餘架葉2轟炸機,組成的三百餘架的大型機群,則對大阪西南方向的神戶實施轟炸。

此次在美軍強烈要求之下采取的聯合對日空襲作戰,原本楊震隻準備出動四百架轟炸機應付差事。不過在幾經考慮之後,為了在四五年的談判之中更多的爭取主動,楊震最終還是決定盡可能多的出動飛機。

不僅出動了所有能夠飛行的B二十四轟炸機,以及所有還能夠使用的蘇製重型轟炸機。還出動了一半的斯特林轟炸機,利用這次機會對大阪西南方向的神戶,采取一次突擊行動。因為按照抗聯的情報顯示,日本中島飛機公司的一個製造廠從東京疏散到了這裏。

而這個飛機製造廠正在秘密仿造德國的噴氣式飛機,研發日本人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一旦讓日本人在戰爭結束之前,研發出噴氣式戰鬥機,這對於抗聯來說無疑不是什麼好消息。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那就幹脆一次性解決。

就算不能將日本人的噴氣戰鬥機計劃扼殺在萌芽之中,但至少也要盡可能的拖延日本噴氣機的研發計劃。所以楊震最終將神戶也圈了進來,並出動了抗聯一半的斯特林轟炸機,專門對神戶進行空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