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獲時刻(2 / 2)

考慮到北滿的富鐵礦有限,滿足北滿目前的鋼鐵產量已經很勉強,所需鐵礦石還有一部分需要從抗聯搶占的朝鮮茂山鐵礦提供。楊震認為可以將目前已經拆卸完畢的,朝鮮清津煉鋼廠部分設備也運到宣化。

隻是楊震這麼一參合,後世曾經輝煌了幾十年的首鋼,直接被他搬遷到了宣化,成了十幾年後龐大的宣鋼集團。倒也不用為了減輕北京環境壓力,又是壓縮產能、又是整體搬遷的。也有效的減輕了幾十年後北京出現的水荒,減輕了河北對北京的供水壓力。

而且楊震在鋼鐵生產上,提出鋼鐵生產不僅僅滿足於粗鋼生產。而是提出了兼容並蓄,高低有致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建設鋼鐵工業的時候,不能隻是簡單的滿足提高粗鋼的產量。工業建設可以以鋼為綱,但是要采取高低產業齊頭並進的辦法。

楊震認為在下一步工業建設之中,以華北根據地現有的工業基礎來看,步子應該還可以邁的再大一些。在宣鋼建設的同時,以唐山現有的工業基礎為依托,建立新的鋼材生產基地。眼下主要是以軍工用鋼以及汽車用鋼為主,未來要將高等船舶用鋼也要列入規劃。

原本楊震也是以為,鋼廠直接就可以生產出鋼材來。但是直到北滿的鋼鐵廠,建設並投入運行之後,他才知道煉鋼與紮材完全是兩碼回事。煉鋼廠出來的是粗鋼,也就是鋼坯。要想紮製成各種可以使用的鋼材,還需要各種設備和工藝。

所以楊震提出以華北原有的工業基礎,發展設備製造業。相對當年真正是一窮二白,隻有一些輕工業的北滿來說。華北的工業基礎雖說不如南滿,但是卻比當年的北滿要好的多。太原、天津,這兩大工業城市,還是有相當不錯的工業基礎的。

以天津眼下的輕紡、建材、軍工、化學、修造船,唐山的機械製造、建材與輕紡工業為基礎。在天津和唐山分別建設機械工業製造,建材以及輕紡工業基地。至於所需設備不足的部分,可以由東北提供。

當列席會議的各個根據地黨政軍負責人,提出開展如此大規模工業建設需要,眼下奇缺的技術人員從那裏來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在眼下戰爭時期,搞這麼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所需的資金從那裏來。

楊震直接提出,所有的技術人員可以由東北局提供。今明兩年是留蘇學生回國高峰期,完全可以滿足眼下華北建設所需。資金的問題可以在想辦法,緊一緊褲腰帶,應該還是可以擠出一部分啟動資金的。

在楊震說出今明兩年留蘇理工科學生歸國數量,以及東北根據地自己培養人才數量的時候,各大根據地的領導被驚的目瞪口呆。他們看著眼前這個最年輕的大區領導,都搞不明白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東北的環境直到四一年,才開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可培養一個大學生至少要四年。也就是說他們這之前,就已經有計劃、有目標的選派留學生了。在那麼戰局那麼緊張,未來還存在著大量可變化因素的情況之下,他們居然就敢派出那麼多的留學生,這手筆不可謂不大。

看著在座的各大區領導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楊震笑笑沒有多說什麼。搬遷一個鋼鐵廠需要的技術力量,眼下北滿根據地還是能拿的出來的。要是這麼一點技術力量都拿不出來,也枉費了自己當初下的那麼大苦心。

要知道支撐那麼多的留學生出去學習,可並不是一件小的負擔。蘇聯人向來都是一碼歸一碼,什麼都要算錢的。當年自己種下的因,現在也應該結出果來了。當年勒緊了褲腰帶,從牙縫裏麵擠出資金,選派大批的留學生赴蘇留學,現在也該到了收獲的時候了。

其實對於此次中央召開的華北工業建設,楊震很清楚真正所需的人才並沒有那麼多。原因很簡單,眼下能建設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地區隻有兩個。一個是平津並河北石門以北的平漢路沿線,一個太原以北地區以及察哈爾。

至於山東以及新四軍控製的兩淮、蘇北地區,眼下還不可能進行任何的工業建設。這也就決定了此次工業建設會議,能做的並不多。與其說開展大規模的工業建設,還不如說製定一個比較切實可行的藍圖更為恰當。

但在眼下雖說搬遷石景山鋼鐵廠,建設新的宣化鋼鐵廠。需要的人才看起來很多,但是那是以各大根據地,原有的工業和工程技術人才奇缺的前提之下。但要是放在全國範圍之內,整體上的需求就並不多。

而工業基礎較好的平津地區,尤其是天津與唐山兩個華北最重要的工業城市,原來就有一部分人才儲備。隻要充分的利用好,至少在眼下這個規劃之中,所需要額外的人才還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