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態度堅決(1 / 2)

就算加上自己要求加上的完成並擴大塘沽港的建設,將塘沽港建設成為華北境內對外港口的建議,也用不了太多的人。至少四五年之前,所需的數量還是有限製的。而這兩年正是前幾批留蘇學生,回國的高峰期。滿足這個需要,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楊震的意思是現在華北局最重要的是,按照國防、民生兼顧的思路,拿出一個規劃來。不能以蘇聯人那樣,一切以軍事優先為目的建立重工業,要注意采取以民養軍、寓軍於民的思路和辦法。

雖說眼下還是應該以計劃經濟為主,但是還是要注意采取軍民結合的辦法。戰時要以軍工為主,但是這些工廠不能隻生產軍工產品。單純的依靠軍事訂貨,和平時期就很難滿足工廠發展的需要。楊震的意思是眼下采取計劃經濟,但是從長遠考慮還是應該以市場為主。

開展工業建設,更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一拍腦袋就可以下決心。在輕工業建設上,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見效快的外向型經濟,以出口為主要目標的辦法。在製定工業發展計劃的時候,要有一個係統的、科學,最關鍵的是長遠的方案。

在搞工業建設的時候,不能外行領導內行,更不能搞領導意圖大於一切。一切要實事求是,要尊重科學規律。在進行大規模的基建時,要進行嚴格的財政審計製度和健全現代化的財政製度。

眼下華北根據地的工業基礎,在奪取了平津以及冀東後,整個工業基礎要遠好於當年的北滿。而現在已經打下了基礎的北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援華北的工業建設。至少建設用鋼材以及部分機器設備,東北都可以對華北進行支援。

不過既然眼下還處於戰爭時期,所以工業建設還是要以軍事工業為主。首先至少要部分滿足關內各部隊,使用的輕武器彈藥以及部分重武器彈藥。特別是使用量很大的七點九二毫米步機槍彈,以及九毫米的衝鋒槍彈,以及製造出合格的手榴彈。

按照眼下整個華北的工業基礎來看,除了發射藥以及彈殼銅等原材料之外,生產彈藥還是有保證的。天津大沽海軍修械所,原本這個修造船的工廠,早就已經徹頭徹尾的變成陸軍的兵工廠。

戰前駐紮平津的二十九軍,所使用的輕武器以及彈藥除了進口的之外,都是這個海軍兵工廠生產的。再加上北平的日軍華北方麵軍,所屬的具備部分輕武器製造能力的,幾個所謂的修械廠。

以這些工廠眼下的基礎來看,如果能夠再增加一些設備、提高生產水平,部分滿足華北部隊的需要,還是有相當保證的。楊震建議將這些工廠,進行武器彈藥生產的部分集中起來,遷移到有著良好軍事工業基礎的太原。

但是楊震不建議華北根據地,現在立即自行生產輕武器。在楊震看來,隨著戰爭形勢的改變,現在使用的手動步槍,已經注定要被淘汰。在交換的蘇軍戰利品,以及目前繳獲的日軍輕武器,以及完全足夠滿足需要,並擁有一定庫存情況之下。繼續生產這些手動步槍,多少有些浪費。

華北根據地眼下最重要的是培養技術人員,以及提升工人的技術水平,為戰後生產新式武器做準備。就像抗聯目前使用的自動步槍,班用機槍以及通用機槍。以便給全軍大麵積換裝,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目前華北根據地可以先從翻修由蘇聯運回來的二手武器,作為自己生產和製造武器的出發點。采取先輕後重的辦法,以輕武器的翻新和維修,作為真正起步的原點。盡快的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術和能力,為今後建設真正的軍工廠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楊震也建議,中央應該成了一個統一的部門,負責管理各大區的工業生產。改變過去那種各大區各自為戰的局麵,以便統一的調動和協調資源。尤其是眼下奇缺的工程技術人才以及軍工原料,也就是說盡可能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不過楊震也提出希望能在河北選擇一個地方,建立也一個飛機製造廠,哪怕是能先建立一個飛機維修廠也好一些。眼下整個華北戰場的形勢,與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抗聯航空兵調進關內的作戰飛機,需要大量的維修與保養。

而且在今後的華北戰場,航空兵的投入也將會是大量的。不能所有的飛機出現地勤人員無法維修的問題時,就調回東北搶修。這不僅會增大東北的壓力,同時也會影響到作戰飛機的出勤率。

華北方麵可以考慮,先從維修飛機開始,到最終建設一個飛機製造廠。還有其他的重武器,在這方麵也應該是一樣的。先從維修著手,加大培養熟練工人的力度。然後到逐步過渡到自行生產。

在這次華北工業會議上,楊震的這番想法得到了副主席,以及幾位老總的支持。而此刻擔任東北人民政府主席的那位黨內經濟學家,也很讚同楊震依托華北現有的工業基礎,先解決關內部隊使用輕武器彈藥的想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