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戰場之外(1 / 2)

對於杜開山的性格,楊震還是很了解的。這個家夥被二十二師團跑掉了一部分,感覺到丟了麵子。尤其是在西線陳翰章將日軍五個聯隊全殲,無一漏網的戰績麵前,丟了自己的麵子。這心裏恐怕會很是怒火中天,將火氣都發到了冀南日偽軍的頭上。

其實楊震心裏很清楚,自己的真正怒氣是從那裏來的。自己麵上說的那些,固然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原因。杜開山對德州日軍的不重視,也占據了其中大部分的原因。但這些原因,並不是如此動怒的全部原因。

最關鍵的就是這個杜開山如此的不冷靜,為了一點他所謂的麵子問題,居然為了發泄心中的怒氣,放著眼前的日軍集群不管,跑到兄弟部隊碗中去搶那麼一點肉。對於杜開山的性格太過於了解的楊震很清楚,如果沒有被二十二師團一部溜走。冀南日軍的那點殘存力量,他杜開山能看上眼就怪了。

對於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愛將,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楊震哪裏會不知道?恐怕杜開山就是認為德州現在日軍兵力雖多,但在久戰傷亡巨大的情況之下,已經無力向外反擊。自己的部隊又是清一色的機械化,行動迅速可以速戰速決。

上級沒有下達進入山東境內作戰,自己滿胸的火氣發泄隻能找冀南的那些小魚小蝦去。隻要動作夠快,應該是不會出現什麼意外的。可是戰場之外的很多問題,都或是被給他忽略了,或是他壓根就沒有去想。

杜開山這樣的人,在戰爭年代是無價之寶。能打、能拚,關鍵的時候能擔大任。每一個上級都喜歡,但在和平年代卻就很難說了。他的這個性格,楊震一想起來就搖頭。自己也曾經點過他多次,可這個家夥卻就是屢教不改。

楊震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的口才太差,說服工作做的很不好,還是這個家夥天生就缺少這根筋。還是人天生的品性一旦養成,後天便很難改變。他杜開山在川軍中打混那麼多年,能力相當的不錯,卻始終沒有升上去,恐怕還是與他的這個性格有關。

原本楊震以為他與他的那個外柔內剛的妻子相會之後,這個脾氣和秉性會改變一些。哪裏想到,還是茅坑裏麵的石頭,還是那麼又臭又硬。雖說表麵上好了一些,有了一些的進步,可這骨子裏麵的傲氣,還是沒有減少半分。他的這種個性,在和平年代卻並不是一件好事。隻是有些東西,自己是不能明說的。

盡管楊震在說完自己的想法後,顯得有些沉默。對於楊震的分析,特別是要準備應對在渤海灣解凍之後,要防止日軍從渤海灣登陸,從整個河北戰場側翼打開通道的思路,作為軍事大家的老總還是很讚同的。

不管日軍有沒有這個想法,但日本海軍隻要元氣還在,無論情願與否這個準備就必須要做。否則一旦日本海軍,從渤海灣登陸直插整個河北戰場側翼,那麼整個戰局就隨時有翻盤的危險。

至於抗聯從戰役發起到現在,裝備的損失加上傷亡數字,不用楊震說老總也清楚的。按照他的要求,抗聯各個師每日的傷亡數字,在他那裏都有一個彙總。到眼下整個傷亡,已經積累到了一個巨大的,讓幾乎每一個人都心驚膽寒的數字。

即便楊震不說,老總也很清楚,攻擊線已經無法繼續南伸。能打到現在的這個態勢,南下作戰的抗聯已經是傾盡全力了,實在是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南下。麵對著整個華北戰場日軍先後投入的二十餘萬兵力,再加上數量更多的偽軍,打成眼下的局麵,可以真的相當不容易。

日軍不是稻草人,站在那裏等著你拿刺刀去刺殺他們。無論骨頭還是肉,都是需要一口口去啃的。此次會戰之殘酷,為老總從軍幾十年之罕見。如此大規模的大兵團捉對廝殺,幾十萬大軍相互混戰,這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早在杜開山調頭攻擊滄州之前,老總就已經下定決心暫停攻勢。利用日軍新增援的兵力尚未抵達,原有兵力已經被徹底分割或是殲滅,整個戰場出現難得的短暫平靜,為抗聯爭取一段修整時間,至於後續進攻展開與否,還是要看形勢發展的情況再說。

這次老總在返回北平數天之後,便回到河間,除了為了重新組建冀中軍區之外,主要就是要與楊震談一談下一步作戰的思路。老總認為眼下該讓部隊停下來,喘息一口氣了。即便發揮連續作戰的精神,但也不是這麼打的。部隊若是元氣損失過大,再想恢複可就難了。

在返回前指之前,老總已經給中央去電,建議在整個河北戰場,除了天津局部戰場之外,全線停止攻擊轉入防禦。在日軍發起全麵反擊之前,爭取抗聯進關部隊擠出一段時間整補與修整,以恢複有些傷了的元氣。

同時在山西戰場,在不改變現有的蠶食加圍困、分割戰術的情況之下,繼續保持一定的攻勢,一點點的擠壓第一軍的活動空間。如果一時無法徹底解決,就暫時困住日軍第一軍所屬各部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