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1 / 2)

楊震手中的指揮棒,從渤海灣一直移動到德州後繼續道:“老總,當年淞滬會戰期間,日軍趁重慶方麵的精力與精銳,都放在淞滬正麵戰場,側翼防護極其薄弱的態勢。突然於金山衛登陸,差一點包抄了淞滬正麵戰場幾十萬大軍的餃子,足可以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鑒。”

“正麵戰場的很多戰例,到現在我也說他們打的不錯。盡管很多戰役的失敗非戰之罪,但其中的教訓對我們來說,也同樣是一個經驗。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複哀後人也。”

“祖先用血的經驗給我們換的教訓,我們這些後人是要心去體會的。正麵戰場的戰役,我個人雖說對其在指揮上,有很多的不同意見。但我還是那句話,好的要學習,經驗要吸取。我們不要穿新鞋,再去走他們的老路。”

“一旦我軍現在不顧疲敝、不顧傷亡、不顧已經延伸到極致的補給線,強行發起持續的進攻。我軍主力被前線日軍吸引到魯西北、冀南,日軍則以登陸的方式,在我軍側翼插上一刀,那麼整個戰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即時我軍南北兩大戰場,不僅會被日軍分割開來,南下部隊的補給線被切斷。同時我軍南下作戰部隊,也有全軍覆滅的危險。二位老總登陸偷襲戰,對日軍來說可並不陌生,甚至相當的擅長。尤其是眼下,他們依舊牢牢掌握著中國沿海製海權的情況之下。”

“渤海灣雖說大部分海岸線都是泥質灘塗,在地質上不太適合登陸作戰。但是整個渤海灣卻是地勢平坦,地形上卻是相當的有利。而且大部分不適合登陸作戰,並不意味著絕對沒有適合的地方。”

“自甲午戰爭至今近半個世紀,常年活動在渤海灣的日本海軍對整個渤海的情況,絕對可以說是了如指掌。更何況擁有天津,這個華北最大的海港的渤海灣?甚至可以說,比中國人還要了解。如果他們想要對我們發起登陸作戰,哪裏可以實施登陸作戰,他們心中絕對有十足把握。”

“而且現在兩棲登陸作戰,步兵直接上岸的情況已經極少。隻要有航道、水深也足夠,登陸艇甚至可以直接開到海灘上。日本海軍之中,水陸兩棲戰場和登陸艦艇齊全。隻要他們想,可以在整個渤海灣任意一處,他們認為適合的地方登陸。”

“現在按照我軍目前情況,以及兩軍的兵力和戰術對比來看,我才決定對魯西北門戶德州采取威逼態勢。擺出一副直逼濟南,席卷山東的態勢。將日軍增援兵力,盡可能的吸引到山東戰場,避免我軍出現腹背受敵的態勢。”

“在北線抓緊時間攻占天津,切斷日軍重新在北線進入華北的通道。根據整個戰局的變化,分為南北兩個節點,打的都是日軍必救之地。讓日軍在考慮登陸作戰的時候,重點在南北兩個戰場。而不是集中兵力,對我們側翼實施突破。”

“同時在渤海灣沿線采取機動防禦,抽調部分兵力,主要是裝甲機械化部隊,部署在津浦線幾個要點上。一旦日軍在正麵增援的同時,以一部兵力發起登陸作戰,則以裝甲部隊全力衝擊。”

“我雖然不能確定日軍會不會,在眼下這個檔口實施登陸作戰,對我軍側翼發起突襲。但是這些事情,我這個指揮員卻必須要考慮到。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我隻能想辦法將日軍援軍注意力盡可能的分散開來,然後在東線盡可能的采取機動防禦。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之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眼下手中的兵力。”

說到這裏,楊震頓了一下之後,才道:“至於南下奪取德州,甚至整個山東黃河故道以北的地區。二位老總,眼下的抗聯南下部隊,是真的已經打不動了。不是我楊震見好就收,是因為部隊眼下的情況,已經無法允許我們繼續南下。”

“現在各個參戰部隊,傷亡最輕的也在三成。各師普遍戰鬥力多的隻有六成,少的隻剩下五成兵力。各種機械化裝備,除了損失不輕、補充困難之外。其餘的不僅戰損嚴重,本身也普遍需要大修。部隊已經是異常的疲憊不堪,急需哪怕是短時間之內的喘息也好。眼下部隊的整體實力,就算打一場防禦戰都很勉強,更不要說進攻了。”

“原來儲備在察哈爾與冀西的所有物資,已經消耗一空。隨著部隊南下的距離越來越大,與後方的距離也越大,補給線已經是不堪重負。一個步兵師每天除了糧食之外,需要各種彈藥以及其他物資二百餘噸。”

“這其中眼下除了糧食,冀中可以滿足大部分之外,其餘的物資全部需要從東北轉運。戰役打到眼下,整個補給線已經伸展到了極致,整個補給線不堪重負。如果再繼續南下,整個補給線不僅異常的脆弱,而且還隨時有崩潰的危險。”

“最關鍵的是在東北戰場,身上還背負著幾十萬的關東軍的我們,眼下已經實在無力再抽調任何地麵部隊入關。此次會戰與去年不同,去年會戰之中,晉北與綏遠隻不過是輔助戰場,投入的兵力相對有限。整個去年會戰之中,我們的主戰場主要還是在東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