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盡可能挑軟柿子(2 / 2)

至於這幾個新編成的旅,楊震還是了解的。這幾個旅的老底子,其實都是去年在收複察哈爾之後,晉察冀軍區組建冀察軍區各個軍分區的時候,組建的獨立團以及直屬一個旅。說是新編部隊,倒也不算是新兵。隻不過自組建以後,一直因為作為地方部隊,沒有拉上戰場而已。

這幾個旅都是清一色的三八式步槍,每個班一挺九六式或是歪把子輕機槍,營有六挺九二式重機槍。團有日造九十毫米迫擊炮,旅炮兵有四門四一式山炮和八門德製IG十八型七十五毫米步兵炮。雖說以日械為主,但是整體來說裝備還算不錯。

隨著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以及四三年蘇德戰場的幾場大戰下來。抗聯用自己製造的衝鋒槍與糧食,從蘇聯人手中交換過來的德製輕武器數量越來越多。眼下除了山東之外,其餘的各大區主力部隊,都已經是清一色的德械輕裝備,已經無日械裝備。

尤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晉察冀軍區,主力部隊一個步兵班兩支MP四零衝鋒槍,一挺MG三四或是四二型機槍,步兵清一色的九八K步槍,每個步兵連兩支火箭筒。營有六零炮,團有無後坐力炮和八二迫擊炮,旅炮兵營有山炮和步兵炮。

原有的日械和雜械輕武器,已經基本上全部移交給地方部隊或是作為庫存。這幾個旅使用的日械,就是利用主力部隊換裝下來的裝備組建的。整個抗聯的日械彈藥,現在已經全部停產。抗聯將所有的庫存日械輕武器彈藥,已經全部轉交給了關內各個部隊。

不僅關內部隊,大量裝備了從蘇聯搞來的二手德製裝備。甚至抗聯部隊除了老部隊之外,新組建的部隊配備的衝鋒槍,也從原來以自己製造的為主,轉為德製MP四零衝鋒槍。原來準備裝備自己製造的衝鋒槍,都被蘇聯人給要走了。

蘇德戰場上的蘇軍戰損巨大,輕武器損失的數量更是驚人。一個斯大林格勒會戰,蘇軍損失了二百四十餘萬人。這還不算同期蘇德戰場,其他方向的損失。整個斯大林格勒會戰用來填坑的蘇軍,甚至一個師隻有一半的人配備了輕武器。

蘇式輕武器製造雖說簡單,但是再簡單的武器,畢竟還是要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生產的。在主要的精力還是要放在重武器上的情況之下,這輕武器的生產與製造,就多少就有些忙不過來。

眼下的蘇聯人輕武器的產量,遠不如楊震所知道的那段曆史上那麼巨大。過大的人力消耗,對軍工產業也產生了相當致命的影響。在還要保證重武器生產工人數量的情況之下,麵對輕武器的巨大消耗,蘇聯人很是頭疼。

盡管蘇聯人想方設法的增加產量,但各種武器裝備從步槍到手槍,從衝鋒槍到機槍沒有一樣不缺。戰損過大的蘇聯人,實在有些忙不過來。即便斯大林格勒會戰之中,蘇德戰場的形勢,對於蘇聯人來說也有一定的緩解。但輕武器永遠是戰場上,損耗最大的裝備。

雖說繳獲了德軍大批的輕武器以及彈藥,但是口徑畢竟不同,這無疑會造成後勤上的相當麻煩。在輕武器的產量,有些跟不上部隊擴編以及損耗的情況之下,蘇聯人便將目光轉向了有部分武器口徑與自己通用的抗聯身上。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會戰還在進行著的時候,麵對著輕武器巨大損耗留下的缺口。蘇聯人就一下子就提出,要求抗聯為其製造二十萬支衝鋒槍。並表示今後交換德國戰利品,可以減少糧食的配額,增加輕武器的比例。

麵對著蘇聯人提出的這個要求,楊震當時就表示了拒絕。開什麼玩笑,在抗聯還要滿足自身與關內部隊需要,以及自身的產量也並不是很高的情況之下,哪有那麼大的產能,去一下子給蘇聯人提供這麼多的衝鋒槍?

楊震表示可以將抗聯手中庫存的,主要是繳獲蒙古人的那些蘇式輕武器,全部轉交給蘇聯人。並可以考慮酌情增加一部分衝鋒槍的供應量,但是二十萬支的這個數量,抗聯實在拿不出來。

盡管眼下抗聯的衝鋒槍,隻是配置給後勤、警衛、文工團等非一線作戰部隊,以及作戰部隊之中的炮兵、通訊、醫護等非一線作戰人員。在抗聯雖說已經不再是一線步兵的主裝備,但在關內部隊需求量很大的情況之下,這個數量也是實在無法滿足。

在還沒有想到這是自己私下搞出來的小動作,引發的連鎖反應的楊震看來,蘇聯人這個要求純粹就是敲詐。他們雖說自身輕武器損耗量過大,但是自己的產能如果充分發揮,還是完全可以滿足需要的。這個時候向自身軍工能力並不足的抗聯,提出這個要求純屬借口外加敲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