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1 / 2)

最關鍵的是抗聯在眼下輕武器的生產,已經主要集中在部隊主要裝備的自動步槍、班用機槍,以及通用機槍之上。而且為了減少輕武器的口徑種類,除了為關內部隊製造一部分衝鋒槍之外,抗聯自身衝鋒槍需求已經降低很多。

這種武器的製造與生產數量,其實已經在不斷的減少。而且隨著部隊在不斷的擴編,製式武器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抗聯眼下的軍工產能很大一部分,都要滿足自身主要製式武器的需要,剩餘的產能相當的有限。

至於衝鋒槍的產量,在關內部隊交換來的德製衝鋒槍,已經開始陸續大量進入部隊的情況之下,已經是一壓再壓。滿足蘇聯人的需要,不僅要對生產線重新進行調配,而且還要減少抗聯自身輕武器的產量。

同時在還要對蘇聯人轉交過來的戰利品,進行維修的情況之下,也實在沒有那麼多的產能去滿足蘇聯人過大的胃口。二十萬支衝鋒槍,對於美蘇來說,也許可能就是一個季度,甚至隻是一個月的產量。

但是對於抗聯來說,卻是要三到六個月的產能才能滿足。這還是要將其他所有的輕武器生產,全部停下來的情況之下才能滿足。這還沒有將原本就相當緊張的軍工原料,改變使用方向所造成的損失。

在自身軍工生產重點方向已經轉移,原有的儲備,已經大部分給關內部隊換裝的情況之下。蘇聯人提出的這個數字,讓楊震的確相當的為難。不僅實在拿不出來這麼大的數量,而且楊震也認為沒有義務去為蘇聯人做這些。

當然如果緊一緊的話,倒也不是完全拿不出來。如果將抗聯目前所有裝備的衝鋒槍全部收回來,再加上補充給關內部隊的衝鋒槍,也全部收回來的話。以及自身始終保持著兩萬支左右的庫存,在製造一半的數量也就差不多了。

但問題不是那麼的簡單,抽調回來的這些輕武器留下的缺口,是需要同類武器去填補的。而且下發部隊的那些武器即便抽調回來,也是需要重新翻新和維修的。這也是一樣要占據東北眼下,已經使用到極致的產能,這還沒有算上對軍工原料的消耗。

再加上楊震認為東北沒有義務,為蘇聯人去做這些。而且楊震也不想讓東北局與抗聯,成為蘇聯人想要什麼,就拿什麼的兵工廠。原來給關內部隊換裝的德製裝備,都是抗聯用糧食換回來的。眼下抗聯沒有這個義務,去為蘇聯人生產輕武器。

可發現訓練一個衝鋒槍手的難度,遠遠低於一個步槍手。同時在蘇德戰場眼下的情況之下,衝鋒槍是一款性價比相當高的武器的蘇聯人。卻堅持要求抗聯提供自己要求的二十萬支衝鋒槍,並在戰爭期間每年都提供部分類似武器。

抗聯製造的使用彈匣的衝鋒槍,雖說在單位彈藥攜行數量上,不如他們裝備彈鼓的衝鋒槍。但是結構甚至更加簡單,性能也更加的可靠。最關鍵的是使用的彈藥,與蘇軍衝鋒槍使用的彈藥通用。這對蘇聯人眼下損耗過大,補充不足的情況之下,對蘇聯人誘惑力是相當大。

在楊震拒絕了這個要求之後,蘇聯人也毫不客氣,表示如果楊震不答應,將停止向抗聯轉交他們所需的德製武器,並直接扣押了原計劃轉交的一批德製輕武器以及火炮。同時不斷的向延安施壓,要求延安逼著楊震同意。

這件事情搞的相當大,不次於那次相互扣押援助物資和裝備的事件。而且鬧的之大,甚至驚動了美國人。最後在專程趕過來的副主席、代參謀長,以及美英兩國駐蘇軍事代表團長的協調之下。

在經過一番爭吵之下,楊震最終有條件的答應了蘇聯人提出的這個數字,並且同意將抗聯庫存的蘇製輕武器之中,主要是當年繳獲外蒙軍隊武器裝備之中,挑選可用的翻新後轉交給蘇聯方麵。

作為補償,蘇聯方麵則同意削減一部分糧食的供應量,以緩解抗聯承受的經濟上壓力。但是在煤炭的供應數量,蘇聯人卻拒絕做任何的削減。不過蘇聯人也同意,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大對抗聯棉花的供應量。

而對於蘇聯人,這種時不時搞出來一些動作的做法,也相當頭疼的美國方麵,則答應安排加拿大的兵工廠,在四三年下半年之前,為抗聯再生產三萬支勃朗寧M一九三五手槍,以及提供一部分九毫米衝鋒槍彈。

同時提供一批美英在北非戰場上的戰利品,主要是機槍和衝鋒槍,以及相對應的彈藥。外加兩萬條卡賓槍,以及六百萬發卡賓槍彈。抗聯為蘇聯人生產的所有武器,所需的軍工原料和設備都由美國人提供。

而且這批武器和物資,不計算在抗聯的援助份額上,都算在蘇聯人的頭上。也就是說這次交易是蘇聯人提供原料,由東北為其生產和製造,他們所急需的輕武器。雖說東北方麵占用了部分已經很緊張的產能,但是畢竟也換回來了一部分的機器設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