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那個家夥是中將,自己也是中將。自己這個軍司令官,就連撤掉那個家夥的職務權利都沒有的話。恐怕內山英太郎中將,會直接一刀劈了那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天之內丟掉了整個華北方麵軍,絕大部分坦克的家夥。
帝國國力有限,無法同時支撐陸海軍兩個鋼鐵大戶的消耗。這些坦克是大本營下了苦心,才給華北方麵軍湊出來的。結果短短的時間之內,被他這麼浪費的七七八八。搞的現在自己對於敵軍的坦克攻勢,幾乎無任何的辦法。
難道他不知道,這些坦克消耗掉容易,再生產出來就困難了嗎?他浪費掉容易,可帝國補充起來就不容易了。現在整個中國派遣軍別說坦克,就連反坦克炮都沒有剩下幾門。而大本營的補充,還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夠抵達。
在這一馬平川,可以說是坦克最好的天然戰場的華北大平原之上。在缺少有效反坦克炮的情況之下,拿著步兵去撞坦克,這戰役能打贏就他媽的怪了。就算帝國軍人在悍不畏死,可這人怎麼也是拚不過鋼鐵的。人要是能拚過鋼鐵,那麼當初帝國何必這麼大的代價,製造這麼多的坦克和重炮?
又一次咒罵了一萬遍那個愚蠢的,丟掉了幾乎大本營為華北方麵軍調遣的,帝國陸軍極其寶貴戰車資源百分之八十。造成自己現在隻能用步兵,去與敵軍的坦克集群硬碰硬窘迫局麵的酒井康中將。
以及啟用這個庸才的家夥,擔任冀中守備任務。並且在自己抵達石門之後,一直將自己架空,死抱著老觀點不放,不肯後撤至整個戰場最好,也是整個冀中最大一條河流,幾乎為阻擊敵軍坦克集群天然屏障的滹沱河一線,固守的岡村寧次大將之後。
在新的援軍抵達之前,內山英太郎中將,隻能拚命的催促前線各個師團協同作戰,全力向滹沱河南岸撤退。這位內山英太郎甚至罕見的,給前線各個師團下達了一道密令。告訴他們隻要能將主力,安全的突出來,其餘什麼都可以不要。
無論是火炮還是彈藥、物資,以及各種短時間之內無法攜帶的裝備。如果能夠成建製的突出來,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丟掉。包括已經無法攜帶的傷員在內,一切都可以丟掉。至於剩下的事情,就是向一切可以求援方麵,不斷的發出求援電報。
好在大本營也不會坐視保定,以及河間量大戰場,參戰的日軍全軍覆滅。同時其他方向局勢日益惡化情況,繼續持續下去。雖說已經無力抽調太多的兵力,但也在不斷的想方設法給予增援。
已經在連雲港登陸的,大本營從東南亞調來的一個師團,正在沿著眼下保定戰場上的日軍,當初抵達保定的增援路線。經隴海鐵路抵開封渡過黃河之後,在向冀南增援。而從本土增援的一個師團,也已經全建製的抵達浦口。
同時日軍大本營在天津港,已經被抗聯航空兵封鎖成一座死港的情況之下。也在不斷的想法設法從朝鮮、本土,經南滿、唐山、秦皇島向冀東地區增兵。在試圖重新打通北寧鐵路的同時,想要采取圍魏救趙的辦法,以減輕華北日軍的壓力。
隻是正在處於寒冬臘月,一年之中最冷一段時間的華北,除了天津港被抗聯的航空兵死死的封鎖住之外。處於維度更高的秦皇島港,已經凍的嚴嚴實實。日軍已經無法實施海運,隻能選擇效率不是很高的陸路增援。
之所以日軍新增援的兵力,沒有直接在青島港登陸。而是選擇了較遠的連雲港,甚至是浦口上岸。倒不是東京大本營不著急,放著距離冀中戰場最近的青島港,以及膠濟和津浦鐵路不用。而是從青島登陸,誰也不敢保證增援的部隊,能夠在冀中戰場落幕之前抵達。
眼下除了青島港,時不時的被抗聯遠程轟炸機光臨之下,已經不安全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眼下的整個膠濟鐵路,在山東軍區大規模的破襲戰之下,與津浦鐵路山東段一樣,幾乎已經全線癱瘓。而整個山東戰場,眼下也打成了一團。
除非短時間之內,徹底的摧毀華北共產軍所謂的山東軍區,否則日軍在青島登陸,已經無法再使用膠濟鐵路。至於津浦鐵路山東段與蘇北段,眼下的情況也未比膠濟鐵路好到哪裏去。
可在短時間之內擊敗,如跗骨之蛆一般的山東共產軍,日軍去哪裏找那麼多的兵力去?如果有足夠的兵力,日軍又何苦從本土調集援軍?同時石德鐵路在抗聯的飛機空襲之下,已經徹底的癱瘓,無法通行的情況之下。
從從隴海線最東端,眼下還沒有被抗聯轟炸機騷擾過的連雲港登陸,走相對安全一點的隴海線,也就成了日軍在最短時間之內增援冀中的唯一選擇。不過遠不如青島的連雲港,吞吐能力太差。沒有辦法的日軍,隻能讓第二波增援部隊從浦口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