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2 / 2)

說到這裏,楊震猶豫了一下之後道:“我在從東北給山東軍區調撥一部分的通訊設備,以及一批彈藥,同時給晉察冀和晉冀魯豫部隊再調撥一批反步兵地雷,以及反坦克地雷,在調撥一批火焰噴射器。”

“此戰既然關係到我們的生死,那麼大家有什麼需要的,我們保證盡可能的滿足。一切為了打好這一仗,做好最周全的準備。還有回去我們就開始著手部署,加大調運進關的油料和彈藥儲備。”

“包括加大糧食調運的數量,保證幾個主要的戰略區,尤其是晉察冀軍區有一定的戰備儲備糧。並調集一批重炮部隊和坦克部隊,以及一批參謀人員先行秘密入關,做好戰前的準備。”

對於楊震設立總前委的建議,主席沉思了一下,最終還是沒有給楊震一個明確答複。不過此次作戰會議,大致的方針已經定下來,剩下的就是製定戰術方麵的問題了。既然中央已經同意抽調各個戰略區的參謀長,製定作戰計劃,各大諸侯也要返回各自地盤去著手準備。

在各地諸侯返回各自轄區之後,主席卻是將楊震留了下來。對於某些戰略方麵的問題,又進行了一番詳細的研究。在楊震臨走的時候,主席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告訴楊震,中央已經決定將新四軍的軍長,調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新四軍的軍長,改為原來的一支隊長擔任。

中央的這個決定,楊震多少有些意外,但隨即也就明白了中央的意圖。對於軍長到抗聯工作的決定,楊震表示了愉快的歡迎。不過與主席的談話之中楊震也提出,自己不適合代理東北局第一書記的職務。

楊震建議總指揮在中央參加整風運動期間,還是由東北人民政府那位主席擔任。楊震認為自己年紀太輕,現在還不到三十歲,有些事情處理的還很不成熟,考慮問題也是很片麵。更無主持黨政軍全麵工作的經驗。

而且軍事和對外爭取援助上的事情,已經讓自己忙的焦頭爛額。實在沒有再多的精力,去顧及地方上的工作。最關鍵的是,楊震認為自己作為一名軍人,插手地方上的事情,會給很多人留下槍指揮黨的印象。

楊震的意思自己主要工作,還是放在軍事上為主。至於地方上的工作,還是由地方上負責為好。自己的能力有限,對政治工作也不是很熟悉,作為第一書記恐怕力不從心。哪怕是代理,也恐怕很難做好工作。

楊震婉拒第一書記的這個想法,被主席連考慮都沒有考慮的直接拒絕。主席的態度很堅決,這個第一書記還是由楊震代理。至於轉正不轉正,還需要看情況的發展再說。主席告訴楊震,東北的黨政軍、外交事宜由他一把抓。

尤其是對蘇工作,必須由他親自抓,有什麼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直接向中央彙報。但主席也提醒楊震,不要與蘇聯方麵搞的太僵硬。工作上要綿裏藏針、柔中帶剛,不要總是硬碰硬的來。尤其是蘇聯人現在掌握著抗聯唯一一條對外通道的情況之下,更不要輕易的與蘇聯人搞僵。在他南下作戰的期間,要指定好工作的代理人。

主席話裏麵的意思,讓楊震心中多少有些難過。主席這番話說完之後,他就清楚的知道,總指揮這次來中央參加整風運動之後,很難在返回東北工作了。總指揮突然的調離,讓楊震心中很是不舍。

自三八年那個寒冬,在寧安密營與總指揮相知相識以來,總指揮以寬廣的胸懷,一直都像父兄一樣,在身後默默的關心自己、支持自己。沒有總指揮的信任和支持,自己很難那麼短的時間之內,就在東北重新的打開局麵。

對於這個如父兄一般的長者,楊震一直都相當的尊重,甚至可以說有一些的依賴。現在總指揮突然調離,讓楊震感覺到有一些茫然。盡管中央還沒有正式的宣布,但是其實已經是定論了。

與主席談完話之後,得知總指揮調離的楊震,嘴上雖說沒有什麼表態,但是情緒明顯有些低落。而且這個執掌東北黨政軍大權的第一書記職務,也讓他很不舒服和適應。對於年紀輕輕便成了東北王,楊震可是全無升官的喜悅。

而相對於感覺到壓力很大的楊震。自抵達延安之後,並未沒有參加軍委會議的郭炳勳,在戰略方針製定之後,與晉察冀、晉冀魯豫幾個軍區的參謀長,連同從東北調來的一批抗聯最精幹的作戰參謀,則在軍委作戰處的一個警戒森嚴的院落裏麵,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與主席談完話之後的楊震,並未急於返回東北。而是與郭邴勳以及軍委參謀長等幾個人,就此次會戰的自己一些思路談了一下。在各個戰略區的參謀長抵達之後,楊震又組織召開了一個聯席作戰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