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2 / 2)

“但是幾位老總,此戰之中我們不僅麵對的是單純一個華北方麵軍,還有日軍隨時可以通過津浦鐵路從華中、華東,甚至通過海路從華南調集的援軍。這樣一來,我軍幾乎是與整個侵華日軍主力在作戰。”

“日軍的戰鬥力,大家都很清楚。如果我們單純的依靠步兵,以及部分的炮兵與日軍爭奪,一場會戰下來傷亡數字大家可想而知。一個兵員從新兵入營,到形成戰鬥力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訓練時間。”

“到時候一旦一線作戰部隊損失過大,後繼兵力補充不及時,或是戰鬥力不強。麵對著蜂擁而至的日軍增援部隊,我們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打下來的冀中平原,又怎麼能夠守住?既然已經決心下大力氣爭奪冀中,那麼我們這個關口就必須要咬牙堅持下來。”

“我還是那個看法,裝備打掉了,我們隨時可以在補充。但是人要是拚光了,有再多的裝備又能怎麼樣?各部隊現在的骨幹部隊,都是經曆了四一年反掃蕩,四二年察哈爾、晉北血戰保留下來的老骨頭。這些人一旦要是拚光了,那才是對我軍最致命的損失。”

“而且冀中地區為平原地形,本身就有利於集中坦克集群,進行大規模的穿插作戰。我們也可以利用此次作戰,鍛煉一下我軍在平原地區大規模裝甲集群作戰的能力。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一支部隊要想在戰火之中真正的成長和鍛煉起來,不下本錢是不行的。”

“最關鍵的是,集中大量的裝甲集群采取向心突擊的戰術,可以利用坦克集群的快速突擊能力,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成我們的戰略目標。這樣,我們盡可能的節省戰役的發起時間。同時可以節省下部分的部隊,應對日軍後續的反擊作戰。”

“但不管怎麼說,此次南下作戰,抗聯調動了這麼多的裝甲部隊參戰。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裝備打光了我們還可以想辦法自己製造或是尋找外援。但是老底子、老骨頭要是打光了,再想重建就難了。”

楊震的這番話音落下,包括主持會議的主席在內都沉默不語。楊震話中的道理,他們不是不明白。作為軍事大家,這個道理幾位老帥還是都懂得的。但一下子投入這麼大規模的部隊,這後續的壓力卻是讓幾位老帥很為難,畢竟戰爭打的不僅僅是戰場上的事情。

會場上沉默良久,主席卻是突然道:“既然楊震同誌,連血本都拿了出來,那我們也就沒有什麼好後怕的了。這樣,我看就按照楊震同誌的想法辦。不僅僅要從東北抽調,駐陝甘寧的那個裝甲旅也拉上去。”

說到這裏,主席轉過頭對楊震道:“你們不能將所有的裝甲兵都拉到華北來。東北現在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我們在南邊一動作,關東軍在南滿勢必要配合的。我看這樣,除了陝甘寧邊區的一個旅,你們那邊再抽調出一個師,外加一個旅就足夠了。”

對於主席的想法,楊震笑了笑道:“主席,您就放心吧。調過來兩個裝甲師,外加一個裝甲旅,我們在東北留守的裝甲兵還有五個旅,外加部分的獨立坦克團,數量足夠給關東軍再打一場穿心仗的。”

“隨著大慶油田的開采,以及煉油廠的投產,我們除了航空燃油之外,各種機械化裝備所需的油料,基本上現在已經可以自給自足。條件的改變,已經允許我們一次性的投入大批量的機械化裝備作戰。至少油料方麵,我們不用在擔心被掐脖子了。”

“從世界戰局的變化來看,如果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的話,在今年上半年美國人會出一些血本。美國方麵已經答應,在今年的上半年在給我們五百輛M三輕型坦克,一百五十輛M三中型坦克。”

“雖然其中的M三中型坦克,我們已經與蘇聯方麵交換了一批戰鬥機。暫時無法為我們所用,但是剩下的M三輕型坦克,對付日軍的坦克和步兵已經是足夠了。三七毫米火炮,對付日軍的野戰工事也足夠。”

“利用這批坦克,我們可以將原來的缺口補足。英國人也答應在提供一批馬爾蒂達二型步兵坦克,以及一批十字軍坦克。我們自己的T三四坦克,也完全解決了生產上的困難。去年年底,已經開始陸續投產。盡管月產量隻有幾十輛,但是也算是解決了一部分。”

“再加上隨著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軍轉交過來的大批德製坦克的到位,我們手中的裝甲力量還是很充足的。唯一的弱點,就是德製坦克我們不能全部投入一線。還要保留一部分,作為零部件使用。”

“隻是此次考慮到此次會戰的規模和時間,原計劃給關內各個部隊訓練和裝備的坦克部隊,也隻能暫時延後了。為了保證在東北和華北兩大戰場同時保證足夠的數量,我們隻能先將原來的架子部隊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