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我們的力量很充足(1 / 2)

在楊震看來,為了保證戰役發起的突然性,以及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全麵的突破,抗聯部隊進關的行動,還是要盡可能的進行保密。佯動是必須要有的,但是主力進關的行動還是要盡可能的保密到最後。

所有的部隊集結地,物資儲備地,都要嚴格的保密,這無疑對華北幾大根據地,尤其是抗聯南下部隊主要集結地晉察冀軍區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挑戰。千軍萬馬行動,這動靜小不了。日本人也不是瞎子和傻子,他們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

楊震的初步想法,還是在東北同時發起佯攻,牽製關東軍主力無法南下。集中裝甲騎兵機械化集群,以津浦路為目標,采取向心突擊的戰術。利用坦克和機械化集群的快速突擊能力,盡快的在短時間之內打垮冀中平原的日軍。

但大量裝甲部隊南下,很難做到嚴格的保密。尤其是此次在北寧鐵路還在日軍手中,以及部隊途中要經過大量山地,可供選擇的行軍路線有限的情況之下。裝甲部隊大舉南下,幾乎全部需要機械化行軍,無法依賴鐵路輸送。這給保密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考驗。

而裝甲兵和重炮部隊的行蹤能不能掩藏住,對於能不能達成此次會戰目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前提。所以軍委會議開了好幾天,雖說戰略方針製定了下來,但是戰術上的問題,卻始終定不下來。

楊震提出來的要求,對於在座的幾位老帥來說,都是有些強人所難了。坦克那玩意不是一個人,挖個洞就能藏起來。也可以專門挑選山地,避開有人居住的村莊,進行夜間行軍以隱蔽蹤跡。

一支坦克部隊行軍,掀起的煙塵就遮天蔽日老遠就能發現,履帶壓迫地麵引起的震動山崩一樣。關鍵的問題是坦克和汽車、重炮的行軍,無法脫離公路,就注定可供選擇的行軍路線有限。

這麼龐大的一支裝甲集群,長時間的隱蔽待機以及調動而不被敵軍發現。在幾乎所有的人看來,都是一個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務。更何況還有大批的汽車、重炮,都要隱蔽,同時還要為這些裝備的通行,加固根據地內的橋梁、拓寬公路,這麼大的行動完全隱蔽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四二年會戰之中,楊繼財指揮一個輕型裝甲集群迂回太原,途徑所有地區的幾乎所有的橋梁和道路,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壞。晉北戰役期間,整個晉北地區的橋梁,也在抗聯機械化部隊的運動之中損毀嚴重。

戰役結束之後,晉綏軍區為了維修這些橋梁,很是花費了一些時間。那還隻是一支輕型的裝甲集群,要是按照楊震的說法,幾乎所有通過的地段,橋梁都要進行大量的加固。而且必要的道路,也需要拓寬。

這麼大的行動,一點不被日軍察覺真的是很困難。但幾位老帥也都清楚,一旦被日軍事先察覺,那麼以日軍一貫的反應速度來說,戰役打響之後的進展恐怕要異常的吃力。日軍不是豆腐,一旦被合圍就會出現崩潰的可能。出奇製勝,才是速戰速決的最佳手段。

但沒有了這些坦克和重炮參戰,以日軍的戰鬥力和裝備,在冀中平原這樣地帶作戰,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付出的代價也會相當的慘重,也會嚴重的影響到部隊後續作戰能力。兩方麵的取舍,讓各個戰略區的一方諸侯都很是為難。

楊震提出抗聯將抗聯目前配備的兩個裝甲師,全部調集南下參加冀中平原爭奪戰。同時在調集一個裝甲旅,外加兩個騎兵旅參戰。重炮部隊序列之中,除了將此次新組建的六個德製一五零榴彈炮團,全部都南下之外,在調集一部分的火箭炮兵參戰。

按照楊震提出的參戰兵力,僅僅坦克的數量就達到了近千輛,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達到一百四十四門。再加上大量的卡車、半履帶車、重炮牽引車,投入的重裝備數量,堪稱國內戰爭第一次。

對於楊震提出投入的兵力數量,剛開始很多人都不滿意。先不說這麼大規模的部隊怎麼隱蔽的問題,單單就是這麼多的機械化裝備所需的物資,就是華北各個根據地難以滿足的。別說汽油等物資,就是糧食也是各個根據地傾家蕩產也拿不出來的。

而且這麼大規模的調動,無益於提前告訴人家自己要向冀中平原動手。這麼大規模的坦克部隊南下作戰,除了平原地帶,總不可能是向著西部山區吧。所以對於楊震要調集這麼大一批裝甲部隊參戰,所有參加會議的老帥都清一色的反對。

無論從哪一點考慮,這麼大的一批裝甲部隊參戰,都是不可取的。在幾位老帥看來,調集四五百輛坦克參戰,已經是可以承受的極限了,也足夠滿足此次會戰需要。再多,是真的沒有辦法供應和隱蔽了。

麵對著除了挺進軍的兩位老帥之外,大部分人的反對態度。楊震隻能耐心的說到:“我也知道,這麼大一批的部隊,別說隱蔽了,就是每天的車輛油料消耗,以及人吃馬嚼的糧食,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