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1 / 2)

副總指揮對抗聯製造的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這兩種輕便的直瞄火力,可謂是相當的欣賞。認為當年的百團大戰,如果各部隊裝備了這種武器,也不至於麵對著日軍的炮樓和碉堡束手無策,一座碉堡甚至就能夠擋住一個營的攻擊路線。

隻要運動到射程之內隻要一發火箭彈,就可以將那些讓關內部隊束手無策的碉堡炸彈。不用部隊在用人命,用炸藥一點點的去啃。在麵對日軍掃蕩時候,出動的那些薄皮裝甲車的時候,也不至於隻能避戰。

日軍在華北戰場修建的工事,與在東北修建的工事,因為針對的對手不同,可謂完全是兩碼回事。日軍在華北戰場修建的工事,欺負華北十八集團軍缺乏攻堅火力。大部分都是用的磚石修建的,基本上是無力扛住這些直瞄火力一發轟擊的。

與東北為與蘇軍作戰,修建的那些可以抗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轟擊的工事,是完全兩碼回事。即便在與抗聯對抗之中,關東軍修建的工事群,其堅固程度也不是關內那些土建碉堡可以相比的。

有了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兩種比步兵炮還輕便的直瞄火力,打掉那些曾經缺乏火炮,隻能用集束手榴彈、炸藥,甚至人硬堆的工事群,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輕便的一個人,就可以扛著滿戰場跑,也不會影響到機動。

如果不是考慮到彈藥補充困難,所使用彈藥關內根本無力製造,全部需要依靠東北運輸,他甚至不反對將火箭筒編製到班。在接見出關部隊團以上幹部的時候,他再三的要求各個部隊,一定要熟練掌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使用。

在山炮的選擇上,副總指揮還提出了出關整訓部隊的旅一級配屬的山炮,還是以輕便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為主的要求,暫時不配備野炮。在大口徑支援火炮上,相對於笨重的德製或是美製一零五榴彈炮,副總指揮還是更喜歡輕便得多的,日製九九式一零五重山炮。

經過考慮,盡管已經下定決心淘汰數量並不多,炮彈不能與任何火炮通用的九九式重山炮。但楊震最終還是將這批山炮,都轉交給了關內部隊。並協調專門為關內部隊生產彈藥,以及翻新武器而組建的一個兵工廠。繼續生產這種抗聯已經決定撤裝,而已經停產的重山炮彈。

這種重山炮抗聯一共才有五十多門,雖說隻有八百公斤的重量,很適合山地作戰。而且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火炮,威力也並不算小。但對於抗聯來說數量太少,而且炮彈不能與其他火炮通用,甚至連日製九一式一零五榴彈炮的炮彈也無法兼用。

單獨為這五十多門重山炮生產炮彈的成本折算下來,相當的不合算。所以幹脆除了山地師裝備了十二門之外,包括所有的日製迫擊炮在內,數量少、無法通用炮彈的所有火炮,隻能選擇淘汰。

但副總指揮很是滿意這種火炮的性能,楊震最終還是將這批重山炮保留了下來,轉交給了關內部隊。連同部隊之中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全部都抽調出來,轉交給了關內部隊。

實際上盡管楊震也知道,在山地戰之中六零迫擊炮的作用更大。而且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遠的超過擲彈筒。以同樣輕便的六零炮,替代擲彈筒實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副總指揮堅持保留擲彈筒,他也無可奈何。

副總指揮的意思,他還是很清楚的。六零炮在輕便,也不可能配備到班。保留擲彈筒,可以增加班一級的作戰火力。而且這玩意雖說有著隻能老兵使用,射程近等缺點。但是在麵對日軍野戰機槍工事,還是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

而且在日軍也大量使用擲彈筒,同時關內各個根據地兵工廠也能自產一部分榴彈的情況之下,彈藥也可以並不完全依賴抗聯供應。盡管這玩意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但副總指揮認為增加配備的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訓練上的不足。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不僅輕便,一個人可以攜帶武器和部分的彈藥。而且因為抗聯已經不再裝備擲彈筒,無論是彈藥還是現成的裝備,都有相當大的庫存。而且擲彈筒的數量,關內部隊裝備的量也很大。即便不用重開生產線,也足以滿足關內部隊換裝的需要。

楊震雖說不是很同意副總指揮的意見,但是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也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這麼一個調整方案下來,雖說各個部隊的火力不如當初的挺進軍。但是部隊更加機動靈活,也更有利於在山區運動作戰。

從眼下整個華北的態勢來看,短期之內打出山區全部收複日軍控製嚴密的平原地帶,暫時還不算現實。眼下的日軍雖然因為胃口撐的太大,但是在中國戰場上還保持著相當數量的整編師團。在整體戰略態勢上,在關內戰場還保持著優勢。

如果此時大舉對日軍控製區出擊,以關內的部隊現有的兵力和實力即便是打勝了,恐怕也是慘勝。其殘存的實力,根本就無法應對日軍戰略重點轉移之後,隨後的大舉反攻。眼下先集中所有的兵力,真正控製住山區,徹底的穩固華北各個敵後根據地,就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