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平底鍋?(1 / 2)

如果楊震轉動這些心思的時候,就在他身邊的皮爾遜要是知道引發這麼多後果的事情,是這個家夥一手搞出來的。不知道那位皮爾遜老兄,會不會直接一把掐死他,以免得這個家夥兩麵對著坑。

不過隻要楊震不和他挑明白,他打死都不會知道這些事情的。這件事情從策劃到實施,幾乎都是楊震親力親為,除了具體的實施人陳龍之外,即便是抗聯最高層也無人知道。而楊震自己又沒有啥毛病,更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將這些事情告訴作為被害人之一的皮爾遜。

至於皮爾遜那些將颶風戰鬥機吹噓天花爛墜的話,楊震是半點都不相信。要是這些飛機真的像這個家夥嘴裏麵說的那樣,為何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無論是美國人還是英國人,都在向澳大利亞運送新式戰鬥機。

一個向澳大利亞拚命的運送新型的P四零戰鬥機,一個寧肯削弱自己的防空力量,抽調自己也大量需要的噴火戰鬥機。甚至英國人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戰役之後,直接向澳大利亞派駐了四個,清一色使用最新式噴火戰鬥機的空軍中隊。

而不是讓一直使用英製裝備,更熟悉英製飛機的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使用颶風戰鬥機?這不是形成戰鬥力更快嗎?非但沒有增加颶風戰鬥機部署數量,反倒是在美製P四零戰鬥機抵達之後,一再的削減澳大利亞空軍,原有裝備颶風戰鬥機數量。

要知道熟悉英國飛機,本身也裝備過部分颶風戰鬥機的澳大利亞空軍,使用英國製造的颶風戰鬥機,不是形成戰鬥力更快?讓屬於英國自治領,從上到下都是清一色英製裝備,所有國防、外交政策都一向以英國惟命是從。

人口壓根就是與英國同宗同源,幾乎參與了英國每一場戰爭的澳大利亞軍隊,繼續去使用英國飛機。一直以美國戰鬥機,作為主力戰鬥機的抗聯,接受美製戰鬥機,豈不是對雙方都很有利?

現在美英兩國做出的事情,卻是截然的相反。給習慣了美製裝備的抗聯,配上了英製戰鬥機。給習慣了英製戰鬥機的澳大利亞空軍,卻換裝了美製戰鬥機。要說這其中沒有什麼文章,說出去誰會相信?

美製戰鬥機所有的計量單位都是公製的,隻有英國飛機還是一直使用英製標準。一向使用英國飛機,自己也在用英製計量單位的澳大利亞人,如果不是實在對颶風不滿意。又何必在還要花大力氣,去重新科普公製計量單位究竟是一個什麼玩意。

他皮爾遜這這種英國人自己都不敢拿出來用的,二流飛機吹的天花亂轉,難道真的當他楊震是空軍白癡?還是認為他楊震什麼都不知道,對世界航空發展一無所知,真的就那麼好騙?

隻是盡管那個家夥這次滿嘴沒有一句實話,但有一句話楊震認為他還是說的很對。接受這批飛機,至少能在美製飛機抵達之前,可以暫時補充裝備上的空白。要是拒絕了這批飛機,按照眼下亞洲戰局來看,下一批飛機還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

日軍入侵澳大利亞,的確給了美英更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但也在某程度上,也將澳大利亞的戰略地位一下子提升了很多。以澳大利亞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的重要地位來說,美國人肯定會拚命的援助。

現在是戰鬥機、攻擊機和轟炸機,下一步就是坦克、榴彈炮,甚至還可能會有相當數量的軍艦。至少短時間之內,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的天平,會傾斜到南太平洋一方。這樣一來自己得到補充飛機的時間,至少在短時間之內恐怕將會大量的延後。

對於眼下急需補充作戰飛機的抗聯來說,這批飛機雖說性能差了一些,但有總比沒有要好的多。所以這批飛機,楊震最終還是咬著牙接受了下來。最起碼這玩意打空戰雖然已經落後,在必要的時候對地支援,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

接受這批飛機,可以彌補抗聯現在戰術支援飛機不足的問題。至少將已經很有限的P四零B戰鬥機,徹底的騰出手來全力進行對空作戰。此次飛機損失這麼大,除了日軍在戰場上投入了少量的新式戰鬥機,航空兵部隊被打的有些措手不及,付出一定的損失之外。

在彌補戰術飛機數量嚴重不足的窘迫現象,抗聯的航空兵隻能抽調戰鬥機對地支援。然而在日軍,尤其是關東軍大大的增加了地麵防空火力的情況之下,這些戰鬥機在對地支援的時候,付出的代價還要高於空戰之中。

實在不行這批對地性能還算不錯的颶風,可以與他們在英軍中的同類一樣,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至於眼下,沒魚蝦也好先湊付用吧。不過有些問題,自己還要和這些不靠譜的美國人去交涉。

尤其是後續物資數量的問題,楊震認為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地步了。現在不僅重武器數量不足,就連輕武器也已經無法滿足需要。部隊擴編在即,庫存輕武器的數量,已經下滑到一個危險的標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