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1 / 2)

相對於準備給楊震一個驚喜的皮爾遜來說,楊震雖說知道這個家夥,對這款英製戰鬥機的這些評價,明顯就是睜著眼睛在說瞎話,但也實在無可奈何。皮爾遜的那些吹噓這種戰鬥機如何的話,並不是他決定沒有拒絕這批戰鬥機的真正原因。

他還沒有重慶方麵那麼饑不擇食,隻要能飛、能攜帶武器上天,啥飛機都敢要。皮爾遜口中的那兩種美製戰鬥機,他聽都沒有聽說過,可見並不是什麼好的東西。要是好飛機,美國人早就自己裝備了,何苦還在用性能平庸的P四零戰鬥機?

甚至一向都是接受美國海軍甩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還裝備著更老式一些的水牛戰鬥機。那種水牛戰鬥機,更不是零戰的對手。要真的是什麼好東西,以美國人的性格,還能輪到中國人優先?

在眼下新式戰鬥機還沒有量產,隻能依靠戰前設計飛機的情況之下,美國人自己都不肯裝備的飛機,足以說明那兩種飛機又多爛。恐怕接收這批飛機的重慶方麵,不是又給美國人當了一把實驗的小白鼠,就是又成了破爛專業戶了。

這種英製颶風戰鬥機,雖說性能上已經算是二流。但也畢竟是經曆過戰火考驗的,有總比沒有還是要強一些的。再說自己也不會去重慶哪裏搶食,國內眼下政治形勢雖說很微妙,但是大家至少在表麵上還站在同一戰線上。去自己人碗中搶食算什麼好漢?

雖說也許在不遠的未來,等到徹底的趕走日本人之後。大家肯定會有一場血拚,來決定中國究竟誰說了算。但那是今後的事情,現在至少大家還都有一個目標,都在與同一個敵人作戰。眼下大家都是揭不開鍋的時候,落井下石他楊震不會去做的。

其實楊震心中很清楚,美國人將給自己的飛機轉交給澳大利亞,除了眼下澳大利亞現在的戰略地位的確極其重要,就算沒有日軍進攻澳大利亞本土這件事情,美國人也會拚命增加其防禦力量之外。

實際上最根本的根子還得從自己這裏找,自己搞出來的事情,帶來的某種程度上短時間之內吃一些虧,自己也隻能承擔下來。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該退讓一步的時候,盡管這個退讓很難過,但很多的時候也這個步也得讓。

與其僵持不下,還不如放棄一些短時間的利益。鬥爭嗎,不能一味的爭強鬥狠,那樣隻能徹底的把關係搞僵。老祖宗留下的《孫子兵法》,可不單單是給軍事鬥爭準備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也是一樣適用的。

就算明知道被人家糊弄了,隻要到手的裝備性能不是太離譜,不像英國人那種巴特爾輕轟炸機一樣,就是一個糊弄人的西貝貨話,有些方麵暫時吃點小虧也無妨。等到日本人持續增兵,美澳聯軍又啃不下來澳大利亞的日軍,他們自己就會找上門來。

事實上楊震也沒有判斷錯,在美日戰爭爆發之後,幾乎成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美軍反擊基地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無論是對日軍來說,還是對美軍來說,戰略地位都直線上升。美軍在戰場上反擊太平洋,澳大利亞成了物資和部隊的中轉基地。

雖說日軍占據了澳大利亞的東北角,但是畢竟麵積七百多萬平方公裏的澳大利亞來說,日占區隻是一個極小的地方。廣袤無垠的澳大利亞大陸,依舊給美軍提供了足夠的基地和港口。西海岸的達爾文港、黑德蘭、珀斯,東南海岸的布裏斯班、悉尼都是美軍可以利用的優良海港。

在整個太平洋戰場參戰的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基本上都是從澳大利亞出發的。從前線撤回後方休整的部隊,也都將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作為休整基地。澳大利亞發達的農業,還為美軍和其他盟國,提供了大批的糧食和羊毛等戰略物資。

所以美軍並未徹底放棄澳大利亞,將前進基地轉向新西蘭。雖說不斷在向澳大利亞增加兵力,但在遏製日軍的攻勢,將日軍困在澳大利亞東北方向之後,繼續使用澳大利亞作為前進基地。

而對日本來說,隻要他們在澳大利亞保持一定的兵力,就會分散美軍對外圍防禦圈的壓力。美軍根本就不可能接受,徹底失去澳大利亞這個前進基地的情況。美軍願不願意,哪怕日軍在那裏隻有一個聯隊,他們都要在澳大利亞保持足夠的兵力。

雖然富饒但是地廣人稀,全部人口隻有一百多萬的澳大利亞,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之下無論如何都無法自保的。哪怕隻吸引住美軍的一個師在澳大利亞,那麼他們可以投向太平洋戰場的兵力也就少上一個師。這種態勢無疑對日軍固守其他距離本土更近的戰略要點,也更加的有利。

有了這個看法的日軍,雖然在美國海空軍全力封鎖之下,依舊想方設法,不斷的向澳大利亞戰場增兵和運輸物資。一個師團無法集團登陸,就以大隊為建製利用夜色掩護分批登陸。彈藥、其他物資,無法一次性運輸上岸,就用潛艇和快速驅逐艦分批運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