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2 / 2)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你美軍連續收複中途島、瓜達爾卡納爾島、威克島之後,太平洋戰場局麵已經開始對日軍發生不利的轉變。麵對著美軍已經打響的全麵反攻作戰,已經逼近外圍防禦圈核心地帶馬紹爾群島的態勢。

日軍大本營對澳大利亞戰場、拉包爾等戰場,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調整。在中途島被美軍奪回之後,日軍曾經一次性盡可能的抽調所有能抽調的海軍機動兵力,集中四艘航空母艦,六艘戰列艦以及大批的巡洋艦、驅逐艦,護送五十多條運輸船以及大批登陸艦艇。

一次性向澳大利亞戰場,增援了兩個海洋機動旅團、三個獨立混編聯隊,日本海軍駐上海的特別陸戰隊,以及兩個坦克聯隊、兩個獨立重炮兵大隊,三個獨立山炮聯隊的兵力。並在澳大利亞戰場,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高射炮。

為了在空中支援和掩護,已經越來越無法支撐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增加澳大利亞戰場的防空能力。日軍甚至不惜從一些被美軍炸傷,一時無法完成搶修的軍艦上,拆卸下來高炮部署到澳大利亞戰場上。

除了不斷派出增援部隊之外,麵對著美軍日益強大的海空力量,為了應對未來美軍的海上封鎖,保證澳大利亞戰場上的日軍獨立作戰能力。日軍大本營一次性就給澳大利亞的日軍,運送去了七個會戰份的後備彈藥,以及大批的炮彈和油料。

甚至還運輸了一批農業設備,和大批的種子。以便讓在澳大利亞戰場上的日軍,在補給線被切斷之後,後方實在無法補給的情況之下,能夠自給自足,減輕大本營的運輸壓力和路上的損耗。

考慮到美澳軍隊在澳大利亞戰場上投入的大量坦克,日軍大本營還從關東軍專門抽調了五個參加過四平之戰,具備豐富反坦克經驗的步兵大隊。全部配屬仿製的德製五十毫米反坦克炮一個中隊,加強到了澳大利亞戰場,以增強戰場上日軍的反坦克能力。

同時日軍在自己所有控製區內,距離澳大利亞最近的新幾內亞島上,也部署了大批的海軍航空兵。盡管日軍在奪取莫爾茲比港的戰役之中,麵對澳軍的頑強抵抗,以及美軍的快速增援,損失相當的慘重隻能退回出發陣地。

但日軍始終死死以新幾內島中部山地為防線,不惜一切代價固守著新幾內亞島斯坦利嶺以北的地區。以便可以使用新幾內亞島北部為基地,盡可能為澳大利亞戰場的日軍,提供固守所必須的空中支援。

直到四四年菲律賓戰役之後,已經日落西山的日本海軍,再也無力補充新的飛機之後,才最終放棄了對澳大利亞戰場上空中支援。持續了整整兩年多時間的空中血戰,美日澳三國損失的飛機數量相當的驚人。

新幾內亞島至澳大利亞東北海岸,飛機的殘骸布滿了整個新幾內亞島南部,以及澳大利亞東北部,珊瑚海與阿弗拉海底。盡管一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美國人最終還是依靠雄厚的國力,以及後期投入的大量新式戰鬥機,還是徹底的壓垮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頑抗。

不過在澳大利亞地麵戰場上,美軍雖說投入了六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大批的坦克、飛機、重炮,外加海麵上的海軍艦隊火力支援。澳軍也將所有的新編成部隊,外加北非戰場上又調回的兩個師,以及新西蘭的兩個增援的旅也全部投入進去。

美澳聯軍投入的兵力不可謂不多,但幾經鏖戰卻始終未能達到將日軍趕下海。甚至兩次組織從日軍背後實施登陸戰,試圖采取兩麵夾擊的戰術,徹底解決這股日軍。但組織的兩次登陸戰,要麼登陸部隊在日軍玩命的反衝鋒之下站不住腳,要麼就是損失慘重隻能撤回海上。

結果日軍以頑強的抵抗,讓美軍隻能將其圍困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這一場拉鋸戰從四二年一直打到了日本投降,澳大利亞戰場上日軍靠著自給自足的農產品,外加上有限的儲備,以及戰場上的戰利品,硬生生的扛到了戰爭徹底結束。

從某些方麵來說,日本人的確達到了當初的目的。大批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美軍,被牽製在澳大利亞戰場,無法調往其他戰場。即便美軍在後半期也想了一些辦法,將對日宣戰的一些其他國家軍隊,調往澳大利亞接替美軍作戰,以節省兵力用到其他更需要的戰場上。

可除了巴西軍隊的一個師之外,在澳大利亞戰場上最終還是美軍在常主角。那些南美小國的軍隊,連同新西蘭軍隊在內,實在無法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甚至有些國家的軍隊,被派到戰場上一擊即潰。非但起不到作用,還連累了美軍自己。

而搞出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楊震,也沒有預料到這一戰美軍足足打了三年,也沒有能將日軍徹底的趕出澳大利亞。如果當初預料到了,不知道他會不會這麼幹?不過按照他的性子來說,恐怕輕易不會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