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營的算計(2 / 2)

因為在到處都需要補給,到處都在與美英澳軍作戰,距離本土又幾千公裏的情況之下。誰也不知道下一波的補給,會在猴年馬月抵達。不一波盡可能的帶齊,萬一運輸船隊被擊沉怎麼辦?難道讓士兵啃著野草,去與那些可惡米英鬼畜拚刺刀?

沒辦法,一個整編師團的確戰鬥力強勁。但是這後勤補給所需的物資,也遠遠的超過那些縮編師團。在南太平洋戰區麵積廣大,又是以島嶼爭奪戰為主,所有的作戰物資隻能依靠海運。

再加上在中國戰場上連續的巨大損失,日軍兵力擴充的速度暫時還滿足不了需要,需要不斷的組建新的師團。而日軍擴編的時候,一向都是采取的以老帶新的手段。這兩個師團在此戰之中,每個師團直接被扣下了一個聯隊,調回國組建新的師團。

新補充進兩個師團的聯隊,則還在本土和中國內地組建之中。日軍派出這倆縮編師團,也是一個無奈的舉動。不過雖說是縮編師團,但這兩個師團都還是以精銳為主。比一年後部署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那些拚湊師團,作戰能力要好的多。

至於這兩個不滿編的師團,之所以出現在這麼重要的戰場上。除了一部分是因為日軍大本營被太平洋戰線輝煌勝利衝昏了腦子,急於趁著美國人還沒有完成總動員。澳大利亞軍隊還有相當一部分兵力,還在北非戰場與德軍苦戰。

本土的兵力並不算多,整體防禦體係很空虛的態勢。想要趁機拿下澳大利亞,徹底的解決盟軍在南太平洋反攻擊基地的日軍大本營。不顧眼下整個南方軍兵力,已經分散到極點的現狀。

僅有的兩個機動師團都不滿編的實際情況,加強了從南方軍其他師團,抽調的兩個獨立混編聯隊組成一個軍建製之後,將其派到澳大利亞攻擊作戰之中。之所以這麼做,不單單是因為大本營沒得選擇,短時間之內隻有這兩個師團可用。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在經過周密計算之後,認為以這兩個兵力不足的師團,雖說無力完成整個澳大利亞攻擊作戰。但是擊潰敵軍守軍一部,奪取並擴大登陸陣地,為後續兵力抵達創造條件,還是沒有問題的。

按照日軍大本營通過對馬來半島作戰,以及新加坡戰役的估算。一個日軍精銳作戰中隊,在戰鬥之中可以打垮英式編製的澳軍一個團。一個步兵大隊,可以擊潰澳軍的一個旅。一個不滿編的縮編師團,就可以擊潰澳軍留守本土的兩個師。

派出兩個縮編師團外加兩個獨立混成聯隊,作為第一波攻擊部隊。已經是很給澳大利亞軍隊麵子,同時也足夠登陸作戰使用。所以在再三評估了澳軍可能投入的兵力數量,以及雙方的戰鬥力之後,日軍派出了兩個還在整編與補充中的師團。

不過雖說狂妄自大了一點,但畢竟日軍大本營還沒有狂到發瘋的地步。麵積廣大的澳大利亞,不是那些屁大的島嶼。兩個不滿編的師團,外加兩個獨立混成聯隊這麼一點兵力,撒到整個澳大利亞,連影子都看不到。

考慮到兩個這樣的師團兵力不足,實在無力攻占整個澳大利亞,以及應對接下來的美軍反擊。日軍大本營已經從本土,抽調兩個完整建製的師團,作為登陸戰成功的第二梯隊使用,以便擴大戰果,完全徹底的占領這個麵積廣大的英屬自治領。

但是可抽調的運輸船隻有限,無法在第一時間將兩個師團從本土運來。而怕錯失戰機的大本營,又不願意等這兩個師團趕到之後在發起進攻。同時海軍又不願意拿出更多的驅逐艦,來運輸這兩個師團。所以就造成了日軍第一波的登陸兵力,隻有這麼兩個縮編師團。

第一波投入的兵力不足影響到了戰局的發展,日軍在陸戰已經占便宜的情況之下,卻並未能在第一時間徹底擊潰澳軍留守部隊,以及美軍增援部隊的主要原因,未能及時的擴大戰果。

而等到兩個後續師團趕到的時候,美軍增援的兩個步兵師、一個國民警衛隊師,以及大批的坦克、重炮部隊,會同新西蘭兩個旅,加拿大一個步兵師,也趕到了澳大利亞戰場。攻占澳大利亞的戰機,最終還是全部失去。

當然未能及時擴大戰果,一舉徹底的圍殲戰場上的美澳聯軍。這其中也有日軍南方軍,在選擇指揮官上出現失誤的原因。如果換了那位橫掃東南亞,進攻欲望極強,而且在戰術運用上相當狡詐的山下奉文。

即便隻有兩個不滿編的師團,但在對手防禦兵力也不多的情況之下。就算無法完成對整個澳大利亞的占領,但恐怕整個澳大利亞東半部都保不住了。至少美軍殘存部隊,是根本就沒有機會逃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