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2 / 2)

從岸基起飛的美軍陸軍航空兵,以及澳大利亞皇家空軍性能更加落後的作戰飛機,更是幾乎全部被擊落。這一戰空戰的結局,與之前的東南亞和中途島、珊瑚海幾戰類似。整個空戰過程,全部成一邊倒之勢。

無論是美國海軍的F四海盜式艦載機,陸軍的P三九、P四零戰鬥機,還是澳大利亞的颶風戰鬥機。在日軍零戰的絕對優勢麵前,根本就無還手之力。整個澳大利亞東北海域,幾乎成了美澳飛機的墳場。

此次海空作戰之中美澳兩軍損失了三百餘架作戰飛機,甚至是全部戰鬥機的一半,而日軍則隻損失了不到三十架零戰。美澳兩軍每次起飛作戰,他們的長官都將他們的名字從花名冊之中勾去。因為他們知道,那些飛行員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不是美軍艦載航空兵的TBD俯衝轟炸機,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的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利用零戰被自己戰鬥機飛行員不惜一切代價的纏住,在沒有掌握了製空權的情況之下冒死出動,擊沉了日軍瑞鶴號航母,重創了龍驤號輕型航母。

讓整個日本艦隊失去了絕大部分的空中掩護,無法承受持續的損失,不得不迅速的撤往拉包爾。再加上日本陸海軍航空兵不和,從來都沒有共同行動過,讓美澳兩軍的空勤人員能夠得到一絲的喘息機會。

此次海就發生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可以目擊到地方的海戰,恐怕美澳聯軍依舊無法取得任何的勝利。不過雖說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日軍損失還要大。尤其是航空兵,損失的代價相當驚人。

隻是海戰的勝利,雖說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陸戰,並使得登陸日軍腹背受敵,切斷了其得到增援和補給的通道。但在地麵參戰的海軍陸戰隊,卻並不是很爭氣,表現還不如裝備和數量都不如他們的澳軍。

很顯然初出茅廬,隻有一個團是完成全部訓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明顯不在狀態外加訓練還不足。該師剛進入戰場,還未來得及展開就日軍兩個聯隊打垮。第一批投入戰場的三個團,連同配屬部隊一萬八千人,隻逃回了不到三分之一。

其餘的不是戰死,就是步他們在菲律賓同袍的後塵,進了日本人的戰俘營。投入戰場的所有裝備,幾乎全部被毀或是丟棄。在十餘架B十七大型轟炸機不計代價的地毯式轟炸掩護之下,撤出戰場三十多公裏之後才勉強站穩了腳。

而且如果不是靠著美國軍艦不惜一切代價,冒著日本海軍航空兵空襲,以及日本陸軍設置在海岸線上的,從菲律賓拆卸下來的二百四十毫米岸炮的轟擊。集中十多艘艦艇拚命向日軍沿岸陣地縱深開火,造成美軍要從日軍背後登陸的假象,分散了日軍的注意力。

再加上進入澳大利亞的陸海軍航空兵,在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全部兵力配合之下,集中了所有可以飛行的殘存飛機全部出動,拚命的阻止日軍攻勢。搞不好日軍投入澳大利亞戰場的兩個半師團,將會席卷整個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戰局之所以沒有惡化到底,美英兩國還真的感謝抗聯在之前的會戰中,將日軍原計劃用於南太平洋的兵力吸引回來兩個。導致了日軍投入兵力由原計劃的四個師團,削減到了兩個師團外加兩個聯隊級的支隊。投入坦克的數量,也削減到了一半。

兵力下降了一半,讓登陸後的日軍在兵力部署上捉襟見肘。在每次戰鬥之中,都隻能盡可能對兵力的使用細化。而坦克部隊的不足,在地形更加有利防禦的情況之下,也減少了日軍登陸部隊的突擊能力。

同時澳大利亞在本土的留守兵力,雖說因為主力都在北非戰場上,而在數量上顯得有些不足。但是這些參戰部隊,可都是實打實的澳大利亞陸軍最精銳的部隊。不僅清一色的英製裝備,而且戰鬥力也相當強。

與日軍作戰的時候,爆發的戰鬥力,都遠遠超過了在東南亞戰場上,他們那些三流雜牌部隊一樣的同僚。尤其是在日軍已經打到自己家裏的情況之下,澳軍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更加驚人。

在從最初的突然打擊之中,緩過勁來的澳軍。在僅有的兩個團馬爾蒂達二型步兵坦克,以及英國新式二十四磅野炮的掩護之下,抵抗的勢頭和力度極其猛烈。隻是兵力太少,無法全麵抵擋住日軍的攻勢。

但在美軍增援部隊抵達戰場之前,在某些地點上這些澳大利亞牛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遏製住了日軍的攻勢。隻不過美軍的潰敗,再加上自身在之前的戰鬥中,傷亡過大缺少補充,也連累了澳軍隻能不斷的收縮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