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1 / 2)

當此次會戰結束之後,在得知此次會戰基本上達成戰役發起目,以及接到抗聯傷亡數字的報告之後,主席在心疼之餘給楊震下了二個評語。一個說他是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人是年輕,但這個膽子更大,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做量體裁衣。給他一個竹竿子,他敢把天捅一個窟窿。

第二個說他的思維有些天馬行空,跳躍性很強,眼光看的也很遠。從此次會戰的戰略和戰術部署上來看,他這個人很不喜歡墨守常規。很善於打破條條框框,不拘於常理。一旦認定了,就敢於放手幹。這個人雖然年輕,但可以帶一百萬的兵。

主席說這番話的時候,雖然語氣裏麵掩飾不住的欣賞。對此戰改變了整個華北的戰局,讓華北各大戰略區的壓力大大的減輕,有利於各大戰略區盡快恢複元氣。但此戰引發的一係列後續影響,尤其是眼下國內政治局勢複雜的情況之下,也讓主席多少顯得有些憂心忡忡。

從會戰尾聲開始,八戰區在陝甘寧周邊頻頻的小動作,讓主席已經清楚的認為,此戰已經讓某些方麵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這個壓力不單單是政治上的,更是軍事上的。這麼龐大的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讓一向秉承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某些人,恐怕是寢食難安。

這一戰在軍事上,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在今後的一段時間之內,已經連成一體的華北與東北根據地,將會獲得一個相當大的跳躍式發展。這也是中央提前對各大戰略區,進行重新整編的原因。

但在政治上引起的後遺症恐怕會更多,因為軍事實力上的改變,不單單是中日兩國之間的改變。當軍事的天平出現傾斜的時候,直接會影響到國內本就已經微妙的政治生態。主席與中央,都感覺到了相當大的壓力。

在為政治環境很可能會急劇惡化擔憂的同時,抗聯此戰之中巨大的傷亡,更讓主席心疼。這麼一支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的虎狼之師一戰傷亡過半,短時間之內再無力承擔任何大型作戰任務,也讓主席感覺到這才是某些方麵蠢蠢欲動的主要願意。

所以主席認為,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讓此刻不僅成為全軍主要突擊力量,更是華北戰場總預備隊的抗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恢複元氣。但在東北今後還要承擔相當大重擔,建設成為全軍大後方,工業和農業生產壓力相當大。以及根據地人口基數有限的情況之下,這些缺口,全部依靠東北有限的人口自己解決不現實。

應楊震所請求,也為了盡快的恢複此戰之中傷亡過半元氣大傷的抗聯。主席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給幾大戰略區都下達了為抗聯動員一部新兵的命令。甚至給山東和蘇北的新四軍,也下達了各動員七千至一萬人新兵的任務。

對於中央的這個要求,幾個大區的首長盡管都有一定的為難,但最終還是都咬牙答應了下來。三個大區幾位首長一合計,將這個數字按照各自根據地實際負擔能力,直接在會上就分配了下來。

至於說為難,倒也不是說他們都本位主義。而是他們自身也要發展,也要擴充部隊,也要補充此戰之中的傷亡數字。特別是眼下所轄麵積,幾乎擴大了一倍的晉綏和晉察冀兩個戰略區,尤其是很為難。

相對其他大區來說,周圍環境最差的晉綏軍區是最吃力的。位於晉西北、綏遠的晉綏軍區,在麵臨著前狼後虎,不僅要對付正麵同蒲鐵路的日軍,還要提防後套方麵三個軍,側翼還要應對那個時不時搞些小動作的二戰區。一旦陝北真的有事,還要抽調兵力西進增援。

華北境內所有的大區,晉綏軍區壓力卻是最大的。但這裏的環境也是最差的,人口基數還是最少的。眼下晉綏軍區所轄地區,雖說一下子擴充了兩倍多。但是無論是綏遠還是晉西北本身的人口基數來看,都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動員太多的新兵。

當年擔任協防陝甘寧邊區河防任何的一二零師,當初進入冀中平原,除了為剛剛成立的冀中抗日根據地壓陣之外,更多的是為了補充兵員。也足以說明了晉西北人口數量,根本就無法滿足擴軍的需要。

而新解放的綏遠,雖說人口數量最多的綏南和綏中,現在都在綏蒙軍區手中控製。但綏遠地處西北偏遠地區,本身人口基數就不足。即便控製了整個綏遠最富庶,也是人口數量最多的綏南,但有限的人口也無法滿足大量擴軍的需要。

至於晉察冀雖說所轄區域周邊環境雖說要好於晉綏,而且有著抗聯從側翼的支援。但卻直接麵對著日軍華北方麵軍司令部所在地,地處日軍在華北的戰略核心地帶,更承擔著連接東北與華北兩大戰略區紐帶的重擔。

本身擴軍的壓力,也是相當的大。而且作為去年日軍掃蕩的重點地區,晉察冀軍區在去年日軍持續近一年的瘋狂大掃蕩之中,也損失了大量的人口。原本就不富裕的人口數量,現在顯得更加緊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