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1 / 2)

楊震認為在會戰已經結束,整個華北戰場形勢已經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之下,現在對於整個戰略區應該做一個重新的調整。他眼下還在晉北的部隊,在眼下已經達成當初製定的此次會戰發起目的前提之下,也該撤回東北休整和補充。

中央也是考慮到此戰過後華北戰場的整個形勢變化,已經與戰前截然不同。也就同意楊震的請求,決定利用目前交通比較方麵的機會,將涉及到的幾大戰略區主官,全部召集回延安開一個會。

眼下副總指揮的指揮部,就在距離晉北近在咫尺的晉察冀北嶽區境內。而挺進軍司令部,就在與集寧和大同既有鐵路想通,又有機場的張家口。到延安不用在像過去那樣,要通過無數道日軍的封鎖線。明明兩天的行程,卻隻能硬生生的拉到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都沒有準。

此次接到中央返回延安開會的通知,副總指揮與從晉東南趕來的太行軍區代司令員,太嶽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在大同直接上了抗聯的一架英製輕型運輸機,三個多小時就抵達了延安。而楊震在去東北的中途,直接在張家口落地,將挺進軍的二位老總接上直飛延安。

這次會議幾乎是中央在七七事變之後,曆次召開大區會議所需時間最短的一次。全國各大戰略區,除了山東和新四軍各部之外,華北最重要的幾大戰略區,軍政主官幾乎全部都到齊。

在開了整整五天的會議,在幾經協商之後最終敲定晉北、綏遠、察南等新解放的地區的歸屬。華北境內新解放的地區,以同蒲鐵路和平綏鐵路集寧段為界限。同蒲路、平綏路以西包括綏遠、晉西北,歸屬為晉綏軍區轄區。平綏路與同蒲路以東的地區,包括察哈爾在內歸屬晉察冀軍區。

同時考慮到去年日軍大掃蕩中,各戰略區在反掃蕩的時候,各個軍分區或是軍區之間,普遍缺乏協同作戰的情況。在楊震的建議之下,中央決定重新劃分幾個戰略區。各大區增加二級軍區編製,形成實際上縱隊的一級建製,以統一協調部隊自己轄區內的作戰。

晉綏軍區重新劃分建製,新設兩個二級軍區。以原大青山遊擊支隊為基礎,加上晉綏軍區主力返回之前留在綏遠的部分部隊,組建綏蒙軍區。以晉西北現有的部隊,以及各個軍分區為基礎,組建新的呂梁軍區。

以內長城為界限,以北包括晉西北幾個縣在內的地區,加上除了包頭之外的綏遠南部和東部為綏蒙軍區轄區。不過為了增加綏蒙軍區的實力,從晉西北抽調一個旅,原冀中的兩個團劃歸綏蒙軍區建製。

原大青山遊擊支隊所處的綏中改為一分區,綏東與綏南改為二分區,晉北幾個縣設立三分區。軍區直屬一個步兵旅、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汽車營,一個炮兵團。各軍分區除了一分區設置兩個建製團,一個架子團之外,其餘的分區均為一個建製團,兩個基幹團。

將原來晉綏軍區內長城以南地區,統一編製為呂梁軍區。下設兩個軍分區,外加直屬一個主力旅。新組建的晉綏軍區指揮機構,由原晉綏軍區指揮機構擔任,不在進行任何的變動。軍區直屬兩個野戰旅,兩個炮兵團。

兩個二級軍區的具體組織,則由中央與晉綏商議之後再定。新區的地方政府,由晉綏邊區政府抽調人員組成。在綏蒙軍區轄區,成立新的綏蒙工委。原晉西北地區的地方政權,改為新成立的晉西北專員公署接替。

同蒲路以東包括京綏鐵路以東地區,劃歸晉察冀軍區指揮。晉察冀軍區以現有轄區為基礎,加上整個新解放的察哈爾和冀東,以及晉北同蒲鐵路以東幾個縣,分別成立冀晉軍區、冀察軍區兩個二級軍區。

晉察冀原有的二分區、四分區、三分區一部、北嶽區,加上晉北大同以西地區,劃歸冀晉軍區建製,負責指揮山西境內正太路以北的原晉察冀軍區轄區。平西、平北、一分區,察哈爾省新區,外加原冀中軍區一部組成冀察軍區,統一指揮平西、平北以及整個察哈爾省的部隊。

鑒於眼下冀東軍區在去年日軍殘酷的大掃蕩之中,大部已經丟失,地方武裝損失餘燼,主力部隊隻能保留一個建製團,以及一個小團的武裝。暫時已經無設立軍區的必要性。取消冀東軍區建製,改為直屬晉察冀軍區指揮的冀東軍分區。

太行軍區改稱晉冀魯豫軍區,將原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軍區,全部劃入新的晉冀魯豫軍區。太嶽、太行、冀南、冀魯豫三個軍區,全部改為新的晉冀魯豫軍區下屬的二級軍區。

將位於新四軍與華北各大戰略區接壤地區的幾大軍區,原來比較模糊的指揮權,徹底的明確下來。原來的實際上獨立活動的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正式並入新成立的晉冀魯豫軍區,徹底的理順了指揮權。

在會議上中央沒有同意太嶽與太行軍區合並的建議,還是認為從目前山西戰場的整個形勢來看,太嶽軍區還是作為一個獨立軍區為好。以白晉鐵路與同蒲鐵路之間的廣大地區,為作戰區域,並相機向中條山方向發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