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勢(2 / 2)

等中共建國之後,給予美國貿易最惠國待遇的地區依舊還是那幾個省。其他地區,包括整個中國除了東北之外,最發達的華東地區一直對美國商品說不。這麼一搞下來,也就說人家給美國的地區,隻有人家的五分之一麵積。

而這五分之一的中國,對美國物資和原材料以及生產技術的需要。雖然也大量需要美國最新技術和科技價值含量高的科技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統統都在美國禁運名單之上。美國可以出口,除了大型發電以及輸變電設備,以及一些冶金設備之外,美國政府同意出售的東西幾乎為零。

但在這份協議之中,美國需要給中國人開放的市場,卻是麵對整個中國。這麼一算計,美國人基本上無利可圖,反倒是把自己的市場整個拱手想讓。要麼放開技術製裁,同意出口中國人最急需的航空噴氣發動機、大馬力柴油機等一係列高科技產品,要麼就接著吃虧。

美國人找到中國人要求修改貿易協定,但是楊震卻堅決不幹。直接告訴美國人,修改可以,要麼解除對高科技產品,對中國購買美國科技專利和中國留學生選修專業的封鎖。要麼就這麼下去,大家還是該幹嘛幹嘛。

先是欠債不還,在對日戰利品上耍了美國一把,接著又在貿易上搞出這麼一堆花樣,美國人對楊震簡直恨之入骨。全美大學以及科研機構之中,為了研究楊震這個家夥究竟是什麼人的研究所,就達到十五六所。每年關於楊震的研究報告,達到了上千份。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名單上,楊震一直是排在前五名的。甚至楊震的一舉一動,美國中央情報局都有幾百位高級探員在死死的盯著他。如果楊震在政壇上消失一個月,美國人就要花費一筆不菲的資金,研究這個家夥消失這段時間究竟去幹了什麼。

最搞笑的是在七十年代初,楊震因為舊傷複發,到海南島養了半年的病。半年之內沒有摸清楚楊震下落的美國政府亂成一團,花費了一筆不菲的代價,專門研究楊震這半年幹嘛去了。

當在七十年代末期,接任中央軍委主席之後的楊震第一次應邀訪美的時候。美國人甚至抽調了幾百位所謂的中國問題專家,轉門研究楊震這個中國第二代領導群體之中最年輕的人,在這次訪美究竟會搞出什麼幺蛾子來。如果不是楊震當時舉足輕重的地位,恐怕美國人會宣布楊震終身為不受美國歡迎的人。

不過這些事情楊震雖說現在就已經開始秘密謀劃,甚至在某些方麵已經開始著手部署。尤其是對日本本土下一步的轟炸重點,已經要求航空兵按照自己要求製定計劃。在目標的選擇上,一定要多注意一些。

但是現在已經秘密組建一個郭炳勳都不知道,包含著情報、政工、工業專家,以及對日經濟專家組成的精幹小組。正在苦心籌劃,從情報到目標的選擇,包括後續可能帶來的結果都要反複仔細考慮到的楊震,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這個計劃實施之後帶來最終的影響。

現在對於楊震來說,重點還是放在眼下的戰場之上。不過盡管楊震對郭炳勳的擔憂不以為然,但多準備幾手在楊震看來還是必要的。楊震最終還是決定同意郭炳勳,對日軍可能會采取的某些做法,擬定一個應對計劃。

還是那句話,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日軍雖說戰術死板了一些,變通能力差了一點。但並不能說這支軍隊,從大腦到腳後跟全身徹底都僵化了。這支軍隊的應變能力,還是可以的。對新戰術的反應能力,雖說慢了一些,但並不代表他們徹底的不接受。有些事情,還是及早做一些準備,以免到時候被動為好。

在楊震與郭炳勳快速的拿出應對辦法之後,抗聯將手中所有的預備隊全部投入一線戰場。在四平戰場,集中東北戰場全部的坦克、飛機,對四平方向采取了正麵擠壓、兩翼鉗製,與大縱深迂回配合的整體戰術發起最新的一次攻勢。

為了將日軍的注意力,從山西戰場吸引回東北,楊震從四平正麵抽調一部分兵力,向康平、法庫、昌圖方向發起大縱深的穿插行動。經彰武向巨流河一線,發起強行攻勢。直逼四平一線日軍各個師團的縱深,以及整個的大後方,並擺出再一次兵逼奉天的態勢。

兵鋒直指馬三家子、虎石台、新台子等奉天外圍各個要點,配合正麵發起的攻勢,試圖再一次對四平一線的日軍,發起前後夾擊。而此時整個南滿腹心之敵,在原有部署在開原、鐵嶺一線的一個師團被成殘廢之後,關東軍已經是無兵可守。

而在原本相對平靜的熱河戰場,抗聯以及配屬指揮的挺進軍一部。不斷集中兵力是關東軍依托努魯兒虎山一線,構築的防線發起攻擊。在努魯兒虎山區,兩軍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炮戰。這一戰將關東軍和整個日軍大本營的注意力,從華北戰場又吸引回的東北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