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餘波之掃蕩(1 / 2)

但本土的形勢對於日本人來說卻是形勢逼人,不搬是不行的。再不搬,任由形勢發展下去,整個日本陸軍上下就全部斷頓了。而且再不搬,除了已經炸成一片平地的東京和朝鮮仁川之外,大阪、名古屋、小倉、相模這些城市,連同那裏的兵工廠,也徹底的保不住了。

到四三年中這些城市絕大部分隻剩下了一半,大阪與東京一樣,隻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區。如果在不趕緊找地方搬遷走。萬一相當於一個火藥桶的兵工廠被徹底的炸毀,剩下的一半恐怕也難保得住。

那些城市裏麵,可集中著大量的國民。在耽擱下去,任由他們轟炸。到時候不僅兵工廠也保不住,按照他們不把整個城市夷為平地的架勢來看,很可能還要搭進去幾百萬的國民。搬了至少還有一線的生機,至少還能讓本土喘口氣。

日本陸軍就搞不明白了,這抗聯怎麼就和自己較上勁了。按照美英對德轟炸的範圍來說,陸海空三軍所有的兵工廠都應該在轟炸目標之內。怎麼到了他們那裏,專門找日本陸軍的兵工廠炸?

你不炸海軍目標,煉鋼廠也總該在你們的目標之內吧。鋼鐵是戰爭的根本,一切武器裝備離了鋼鐵都玩不轉。可八幡鋼鐵廠那麼大的目標,你們瞪著眼睛就跟沒有看到似的。隻炸陸軍的兵工廠和飛機製造廠,而且不是那種定點轟炸。是想要連同這些兵工廠所在的城市,一起從地圖上抹掉。

被逼著忙著給自己家底搬家的陸軍,隻能在海軍幸災樂禍的眼光之下,按照抗聯的意圖將這些兵工廠的相當一部分,遷往至少現在看起來還安全的南滿。沒錯,都這個時候了還沒有忘記內鬥海軍,對陸軍的遭遇的確在幸災樂禍。

海軍的兵工廠雖說也遭到了美軍的轟炸,但是當時的美軍投入的轟炸兵力,遠遠比不上抗聯投入轟炸機數量多,力度與抗聯相比也小了很多。在加上美軍與抗聯之間,因為一些費用換算問題,引發的一係列糾紛幹擾。

整個四三年,美軍對日本本土轟炸的力度遠遠比不上抗聯。直到四四年六月份,美軍大批的B二十九轟炸機投入轟炸之後,海軍才真正的笑不出來。但四三年期間海軍雖說也在挨炸,但是被炸的絕對沒有陸軍慘。

所以在四三年中海軍非但還笑得出來,笑的這個舒服。而被海軍嘲笑的異常惱火的陸軍,也拒絕和海軍分享轟炸情報,以及防空的經驗。海軍則拒絕自己設置的雷達站,以及觀通站為陸軍提供情報。陸海軍的隔閡非但沒有因為戰局的不利,而略微緩和一些,反倒是越發的加深。

雖說被海軍恥笑有些丟人,不過這次的搬遷行動,在日軍高層看來在本土到處挨炸的情況之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隻要增加對南滿的兵力,守住南滿,這些兵工廠也不見得就真的危險了。

反倒是比在日本本土天天挨炸,更加安全一些。形勢逼人,日本人最終還是放下了最後矜持,將本土的軍工產業相當一部分轉到了南滿。即便對海軍恨的咬牙切齒,但陸軍還是做出了最現實的選擇。

至於海軍愛笑就讓他們去笑吧,早晚有一天他們也會笑不出來。別忘了,美國人也不是善茬子。在太平洋上與美國人對抗的主要還是海軍,美國人能放過你們海軍的那些造船廠和兵工廠,還有飛機製造廠?要是真的那樣,才真是活見了鬼?

到四三年年底,奉天兵工廠的產量不僅完全恢複了此戰之前的產量,而且隨著日本本土的兵工廠搬遷與合並到南滿,其整個軍工廠的產量還大幅度的增加。輕武器和彈藥的產量,比原來整整翻了兩番。當然如果本土能夠提供足夠的槍炮用鋼的話,維持這個產量基本沒有問題。

除了奉天兵工廠在日本人全力搶修之下,在兩個月之內恢複了部分生產之外。撫順的煤礦、本溪和弓長嶺的鐵礦,日軍也通過大量抓捕勞工,以人力代替被拆卸或者破壞的機械。不惜一切代價,以中國人的生命換取急需煤炭的辦法,在半年之後恢複了生產。

雖說產量已經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隻相當於其原來年產量的三分之一,但是至少部分恢複了產能。但對鞍山和本溪的煉鋼廠、撫順和奉天的特種鋼材、有色金屬冶煉,以及人造石油和鋁業工業,雖說也采取了不惜一切代價恢複的辦法。

隻是原來依靠進口的一些關鍵設備的被拆走,本土又無法生產補充,使得日本人對這些工業的恢複恢複異常的緩慢。尤其是整個被拆走的撫順鋁廠、奉天、撫順兩個特種鋼材廠、兩個人造石油煉化廠,實際上已經沒有可恢複的價值了。幾經努力,最終還是放棄了恢複工廠的打算。

而在鞍山煉鋼廠的恢複上,日本人到底不敢像轉移兵工廠那樣,將國內的八幡製鋼所等鋼廠轉到南滿。凡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第二大鋼鐵廠鞍山的昭和製鋼所已經被搞了一個半身不遂,要是將八幡製鋼廠,也轉移到南滿。萬一南滿真的丟了,到時候日本就真的沒有將戰爭維持下去的本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