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試鑽產出的原油質量來看,是最容易提煉的輕質低硫原油。那裏的石油質量和產量,完全可以滿足日本人所有的需要。尤其是質量,是最符合日本國內煉油工業所需的輕質原油。而且距離日本本土,也是最近的。”
“老總,眼下日本人雖說占據了東南亞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但畢竟還要經過遙遠的海運回國。特別是幾乎經過了整個中國沿海,這些石油以及產品,才能運輸回國。路線不僅漫長,而且相當的危險。”
“相對於有著強大海軍的美國人來說,如果有需要他們隨時可以掐斷這條海運路線。盡管美國人到目前為止,水麵艦艇和飛機很難深入到被日軍嚴密封鎖的中國沿海。但美國人還有著大量的潛艇,一旦采取德軍在一戰和現在采取的潛艇絞殺戰,日本人即便奪取了東南亞的油田,也很難安全的運回國內。”
“老總,我說的不是誇大事實,而是美國人必然會采取的一種手段。美國人對日本的弱點,看的很是清楚。戰場上取勝,從來都是不擇手段的。尤其是西方人,他們是壓根就不會去做宋襄公。”
“戰爭已經爆發,美國人還會有所顧忌嗎?而且這些,對於日本人自己來說,也同樣是很清楚的。隻不過他們自持有著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而並不是很在乎。但一旦美國人對其原油運輸線,展開潛艇絞殺戰,海上運輸損失慘重。”
“而其身邊又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大油田,雖說在敵軍的手中控製著,但是這個對手的持續作戰能力並不強。老總您想日本人會怎麼做?我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妄加判斷,這是肯定會發生的事實。”
“有了這個前提,窮途末路的日本人,會不會在饑不擇食的情況之下投入重兵,試圖重新奪回北滿。以便能在必要的時候,保證自己的石油供應?尤其是在海上運輸風險過大,損耗量過大的情況之下,日本人會不會對我們動手以解決自己的困境?”
“日本人是以海軍立國的,沒有了石油他們的艦艇和飛機,就是一堆廢鐵。中國東北到日本本土的運輸距離,不僅比從東南亞運輸要近的多。而且一路上除了朝鮮海峽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陸路運輸。周邊又有著便捷的鐵路線,在安全上也相當有保障。”
“雖說也要經過朝鮮海峽,才能抵達日本本土。但朝鮮海鮮的距離,要比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距離可是短了不止一半。而且以日本海軍的能力,即便是在眼下主要兵力都投入到了太平洋戰場上。但是他們依舊有能力保證日本近海,以及朝鮮周邊海域的安全。”
“最關鍵的是,日本人對我們的弱點很清楚。他們清楚的知道單憑北滿一地,是無法支持我們長期戰爭消耗的。尤其是持續戰爭潛力,根本就無法與美英相比。雖說他們在我們手中連吃敗仗,但是他們認為如果投入重兵,就算拚人力也會將我們消耗幹淨。就算美英給我們再多的武器裝備,沒有了使用者又能如何?”
“老總,這個油田不開發,我們根本就無法保證戰時石油供應。我們的對外通道,都掌握在蘇聯人的手中。這次蘇聯人扣押的隻是我們的裝備,那麼如果下次他們扣押了我們的油料供應怎麼辦?”
“短時間之內,我們沒有補充的坦克和火炮,我們的戰鬥力不至於下滑太多。但是一旦油料遲遲得不到補充,那麼我們的後勤以及大部分的技術兵種將陷於癱瘓。現有的各種重裝備以及航空裝備,將無法進行任何的作戰行動。”
“沒有了可靠、充足的油料供應,我們就是有再多的現代化裝備,又有什麼用?人口基數不足,可征兵員過少。人力不足,隻能用火力補充。但現代化的裝備,又離不開現代化的工業支撐。尤其是大量的卡車、坦克、飛機,離開了油料補充,就是一堆沒有任何作用的廢鐵。”
“這件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我們戰事正緊的時候,我們途徑蘇聯進口的油料,卻被扣押在蘇聯港口。隻能在形勢對我們還相當有利的情況之下,不得不終止作戰。因為單靠畜力和人力,根本就無法滿足我們的後勤保障。單靠步兵進攻,我們的戰損也將倍增。這對於我們來說,無異於是飲鴆止渴。”
“但將這片油田開采出來,又會使得北滿重新成為日軍的重點進攻目標。老總,您讓我們怎麼辦?是開采還是不開采?單靠小米加步槍,我們是根本就守不住北滿根據地的。一旦北滿根據地丟失,那麼我們將再一次成為無根之萍。”
“與其到時候被動防禦,還不如一次性的將關東軍徹底的打疼,讓他們終其一世不敢在向北窺視一眼。將戰線盡可能的向南推,保證我們後防足夠的縱深。同時奪取新京周邊的產糧區,為今年華北可能會出現的大旱做好應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