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1 / 2)

知道自己這一仗,在黨內、軍內引起很多誤解和非議的楊震,他在表麵上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非議。但其實在內心,楊震的壓力很大。他也知道在中央,主席和老總同樣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今天在老總這個寬厚長者的麵前,他索性也就來一個竹筒倒豆子,將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自戰役發起之後,尤其是東北戰場戰事進展日漸殘酷,部隊傷亡數字幾乎每天都在快速增加。這個壓力,即便是對於楊震這個心堅如鐵的人來說,也承擔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壓。

新上任的東北人民政府主席,就多次找到楊震,詢問此戰駕駛來的這麼大,有無這個必要。對於這位主席的再三要求縮小戰役規模的要求,楊震也不是不理解。一場大戰下來,征兵、征糧,以及大量傷殘戰士的安置,讓地方政府多少有些不堪重負。尤其是這個時候打仗,後方勤務帶來的壓力,對春耕生產的影響極大。

而且戰役結束之後,作戰區域的收拾也會讓地方政府極為頭疼。這位黨內老資格的工人運動領袖,黨內為數不多的經濟方麵專家,在奪取新京之後,第一時間便考察了新京,以便做好戰後恢複工作。

但一到新京,看著眼前已經不能再稱之為城市,甚至連殘垣斷壁都稱不上。別說工業基礎,就連民房都沒有剩下一座的一片廢墟,當即讓這位黨內經濟專家一聲不吭的便離開。此刻的新京,已經沒有什麼可視察的了。

這位東北人民政府主席離開新京之後,直接趕到通遼找到楊震。雖說話說的很是克製,但話中的意思也很清楚的告訴楊震,如果這種局麵和慘烈持續下去,東北現有的經濟和工業,將會徹底的消失。如果東北工業打光了,他楊震就算建設的再多,也是中華民族的曆史罪人。

不僅僅是新京,還有新京周邊的主要糧食產區。春耕在即,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今年不僅無法從這些地方征集到糧食,反倒還是要從北滿老根據地抽調大量的糧食,賑濟新區的戰爭災民。這對現在的東北人民政府,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再加上黨內和軍內,很多人都不同意他將攤子一下子鋪的這麼大。搞工業建設搞那麼大的攤子,投資幾乎快要將東北財政拖垮。一旦後續建設跟不上,在軍費與教育經費開資浩大的情況之下,將會徹底的拖垮整個東北的財政。

眼下又有很多保守一些人,認為他在軍事上張的口子,實在有些過大。兵力平均分配到兩個方向,違反了集中兵力的原則。尤其是此次晉北作戰,副總指揮與軍委的幾個參謀長都不讚同。

對戰役發起的規模,也頗多的微詞。有人甚至認為楊震過於狂妄了,對日軍過於輕視了。在行動配合的力度上,除了太行軍區那位四方麵軍的老首長,以及直接受益者晉綏軍區之外,其他的方向過於遲緩。

部隊集結的速度始終很不理想,行軍的速度甚至有些磨磨唧唧。隻是中央三令五申,才開始被動的配合。雖說早就開始著手部署,但實際行動上卻總是慢半拍。這些問題,都給楊震帶來了相當的壓力。

隻是有些事情,他當主席可以說起。但是對於其他的幹部,在有些人見都沒有見過,比如那位副總指揮,他甚至很難明言。這是需要大量時間去說服的,但他那有那個美國時間一個個的去做工作?

如今當著老總的麵,重壓之下的楊震就好像一個受了很大委屈的孩子,見到了一直疼愛自己長輩那樣,將心中所有的事情一股腦的都宣泄了出來。有些事情說明白了,總比總是這麼稀裏糊塗下去好的多。

“單單就為了能夠保證北滿工業建設的順利進行,這一仗我們也就不能不打,也不得不打。哪怕就是付出再大的代價,這一仗也得打下去。不打,就沒有一個穩定的建設環境,就沒有一個可以充分給我們發展的天地。”

“不拿下新京以及新京以南、四平街以北的地區,我們的防空縱深依然相當的不充足。日軍的轟炸機,從新京起飛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抵達整個北滿根據地各個地方。到哈爾濱,甚至隻需要半個小時。”

“去年秋季作戰之後,整個新京已經成為深入我們根據地的一塊毒瘤。不挖掉他,整個後方不安穩。而時間、穩定,這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一次轟炸可以毀滅一個鋼廠,而我們建設一個鋼廠卻需要幾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更何況,我們在安達地區建設的油田,已經完成開發和基礎建設。再有兩個月,便即將進入正式的投產。而這個油田的麵積,幾乎占據了整個大小興安嶺之間的嫩江平原。南至扶餘、遼源境內,北至大小興安嶺的結合部。”

“其近期的儲量,按照目前保守的判斷和估計,絕對不會低於蘇聯在巴庫油田的儲量。而遠景儲量判斷,則相當高達近百億噸。如果充分開發出來,幾年之內石油產量將完全可以超過戰前的蘇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