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板子不能打在他們身上(1 / 2)

老總語氣之中的堅決,把楊震嚇了一跳。關內部隊要整訓,這是早就已經定好的。關內部隊整訓,換裝武器裝備,組建隊屬炮兵和直屬炮兵,組建坦克部隊、防空部隊,專門的通訊部隊,這是早就已經規劃好的。

要不然自己幹嘛苦心計劃,來一個虎口拔牙。到整個山西戰場的中心點,有著便利的鐵路和公路與外界相連,日軍隨時可以調集重兵增援的太原日軍眼皮子底下,去打劫當年晉綏軍留下的軍火工業基礎?

不就是為了將來,在關內部隊完成武器裝備升級之後,減輕自身的負擔,使得關內部隊可以部分滿足自身彈藥的需要。至少能夠滿足輕武器彈藥的需要,保證關內部隊在戰時不至於在出現每支槍五發子彈的困境。

此戰結束之後,關內部隊分批出關整訓,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已經沒有什麼可討論的。可過去老總的語氣,可不是像現在這樣。過去談到關內部隊出關整訓的時候,語氣之中包含著對新裝備、新編製,全軍兵強馬壯那一天的期待。

但今天的語氣之中,卻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很明顯老總對晉綏軍區留守部隊,在這一段時間之內的表現並不滿意。對於兩軍之間配合缺乏默契,甚至因為作戰理念和觀念的衝突,出現了一些隔閡的事情,老總也很頭疼的同時也相當的生氣。

不過雖說也正為這件事情頭疼的楊震,也清楚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配合作戰的關內部隊理念上的原因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自己這次作戰在計劃和判斷上,也出現了一些失誤。

當初在批準陳翰章去捅山西,甚至整個華北日軍軟肋的時候,隻過於關注晉北以及整個山西的敵情。並沒有考慮太多晉北和晉西北的實際情況,有些輕視了晉北以山地為主的地形給作戰帶來的麻煩。

最關鍵的是,自己也忽視了晉綏軍區主力盡出之後留守部隊的現狀,忽視了關內外地方部隊的訓練和生存環境不同。關內部隊的地方部隊,可不是抗聯用於保證後方安全,為主力部隊提供補充,實際上擔任的是總預備隊角色的地方部隊。

他們與主力部隊一樣要在敵人的夾縫之中生存,一樣每天要過著戰鬥的生活。甚至還要承擔在主力部隊跳出外線作戰之後,留守根據地與敵軍作戰,保衛根據地的重擔。他們的生存環境,除了在本鄉本土作戰之外,並不比主力部隊好的哪裏去。

自己也同樣忽視了經曆過去年日軍反複殘酷大掃蕩之後,關內部隊元氣上的損傷恢複程度。在西線投入的兵力,還多少有些不足,胃口也多少張的有些略大,造成整個西線現在明顯有些打成了添油戰術。

如果當初迂回穿插作戰的時候,陳翰章指揮部隊再多一些,就可以盡可能的避免使用關內兄弟部隊承擔重擔。給他們留下一段時間,哪怕是隻有幾天後的整訓時間。這樣一來,很多指揮上的不便完全都是可以避免的。

楊震沒有立即回答老總的想法,而是在腦海裏麵又客觀的分析了一下問題的症結所在之後才道:“老總,我們也有一些考慮不周全的地方。明知道山西是以山地為主,此次晉北作戰卻抽調的都是重裝部隊。在某些方麵和計劃,想的還有些不周全。”

“尤其是對戰役的進展過程,判斷和預想的不夠長遠。總部機關對戰局的快速發展,預想的有些不足。沒有料想到歸綏一線的戰事進展,會如此的順利。說實在的,我這個此戰最高軍事指揮員,也有些低估了一線指揮員的決心。”

“我們的部隊建設之中也出現了一些欠考慮的問題,全軍的編製之中重裝部隊數量太多,除了一些地方武裝之外,基本上無輕裝部隊。尤其是缺乏適合複雜地形條件下作戰的輕裝部隊,以及山地作戰部隊。結果造成了在山區的機動性,反倒是與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的下降。”

“隻想著解決後勤補給,以及部隊的快速機動上。卻忽視了我國國土麵積之中,山地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公路和橋梁的承重能力,以及路況和質量,根本無法滿足大批重裝部隊的需要。”

“雖然部隊之中編製了一定規模的工兵,但是卻缺乏現代化的設備,單靠手工作業很難滿足部隊現有裝備需要。後勤補給上,也過於依賴卡車的數量。各個部隊之中,畜力編製的數量還是太少。”

“我現在總算明白和立即挺進軍的兩位老首長,要堅持將挺進軍建成輕裝部隊的苦心了。我們各個師的建製,的確也有些過於龐大。不僅在機動上有些不方便,後勤補給方麵,對後方的依賴性也太強。我們有些觀念,也是到了該改一改的時候了。”

“而且我們的部隊,現在也有些太過於嬌氣了。離開了汽車,難道就不能作戰了?公路被破壞,完全可以下車步行嗎。難道離開了卡車,就連路都不會走了?短時間沒有重裝備的配合作戰,這戰鬥就不會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