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在晉北戰役一打響,楊震就盯上了太原城內未撤走的大批熟練工人,以及大量的機器設備。盡管日軍大量的掠奪,但那裏還幸存一些日軍看不上眼,以及為了以戰養戰而存留的機器設備。
單單專用子彈機就有好幾部,專門為日軍第一軍生產和製造六五子彈。雖說這些設備普遍使用年限過長,性能並不理想,但基本上還能使用。要是運到陝北,可以大大的加強陝北的軍工廠規模。
這些機器設備,留著隻能幫助日本人屠殺中國人。炸掉了,又是太可惜了。既然中央要求抗聯協助營救太原集中營內關押的被俘人員,不趁著這個機會動手還等到什麼時候。己任做了初一,楊震也就不在乎做十五了。
而眼下正在太原城下苦戰的楊繼財不知道,其實杜開山找他談話,是自己的這位大哥授意的。這個人選的選擇上,早在接到中央的電報之後,楊震經過反複考慮,就已經圈定了楊繼財去執行。
也就是說,無論他的這個選擇是什麼,這個任務最後還是會落在他的頭上。隻不過知道楊繼財與楊震關係的杜開山,在談話的時候委婉了一些。如果楊繼財不同意去,杜開山是不會同意的。
當然當時杜開山,也不知道楊震的手筆可不單單是解救戰俘而已。要是早就知道,他打死也不會讓楊繼財去執行這個任務。現在杜開山知道了自己這個一號為啥要千裏迢迢的去太原,但也沒有了改變局麵的能力了。
而此次抗聯在太原的行動,隻是此次楊震親自製定的代號為豐收者行動中的一部分。至於規模和投入的兵力,因為受條件限製,與楊震在東北做的同樣行動相比,則也是小巫見大巫。
幾乎就在楊繼財在太原動手的同一時間,類似的行動在東北的南滿,也在同樣的開始展開。而借著地利之便,以及動手的工業規模不同,此次計劃在東北實施的時候,投入的力量更大,行動的目標也更多。
隻不過其中唯一的區別就是楊震在東北動手,是隻搶人、不要設備而已。不像是在太原,連人帶設備他都要。在東北的目標,說白了就是奉天各大工廠的工人以及本溪湖的鋼鐵工人。
整個南滿從奉天到大連,一路上到處都是煙筒聳立的大型工廠。飛機製造廠、大型兵工廠、化學廠、機械製造廠、火車車輛廠等,都是抗聯目前急需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這些工人如果能夠弄到北滿,抗聯工業規劃之中最大的難題,將有百分之八十可以解決。
尤其是沈陽飛機製造廠的熟練技術工人,可以讓抗聯建設飛機工業,節省三分之一的培訓時間。當然這個飛機製造廠的技術人員都是日本人,不會為抗聯效力。但是那些技術生產工人,卻是抗聯目前最急需的。
如果搶的順手一些的話,撫順的石油冶煉和燃料合成工廠的工人,也在他的計劃之中。這其中還包括了日軍在撫順幾座大煤礦,以及本溪湖鐵礦和煤礦的大量勞工,也是楊震點名要求營救出來的。
整個南滿是關東軍原來轄區之中,除了北滿各個要塞工地之外,勞工最集中的地區。在數量和質量上,甚至還要超過北滿。尤其是作為整個關東軍最重要的煤鐵產地的撫順和本溪湖,勞工之多甚至超過了北滿總和。
不算本溪湖的鐵礦和煤礦內的工人,單單撫順煤礦和油頁岩礦勞工就將八萬多人。再加上本溪湖地區的煤礦和鐵礦工人,總人數足足十多萬,除了關內戰場上戰俘組成的特殊工人之外,剩餘的也大多數都是身強體壯的漢子。
即便其中隻有三分一之一的人數能夠參軍,對於部隊目前兵員不足的情況,也是一個很大的解決。而且這其中的熟練礦工,也可以大量彌補因為征兵過多,而導致的雞西、鶴崗、七台河地區煤礦產量始終無法滿足需要的困境。
尤其優質工業用煤和動力煤儲藏豐富的七台河礦區,對北滿未來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煤炭產量始終上不去,對於工業發展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影響。能將這批勞工搞過來,不僅可以大量的削弱日軍維持戰爭的能力,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解決北滿勞動力缺口很大的現狀。
為了執行這個虎口奪人的計劃,楊震在此戰之前就將軍區直屬獨立偵察旅的主力扣在手中。除了給西部集群配屬了少部分兵力之外,從戰役打響開始,這支精兵一直在他手中扣著,沒有放在任何一個戰場。
在戰前專門進行過多次的演練,從行動開始到撤離,也都製定了嚴密的計劃。為了保證此次行動的順利執行,不僅情報部門啟動了在南滿新建的所有情報站,保證計劃的實施。楊震還專門從戰場上抽調了一個電子幹擾機中隊,外加大批的作戰飛機保障此次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