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糧食之困(1 / 2)

為了保證此次行動能夠成功,楊震還專門從原來活動在南滿的原一路軍的幹部之中,抽調出幾十名熟悉南滿地形、民情的幹部,專門進行了秘密集訓。甚至就連還在訓練的第一空降師,也在執行此次計劃的名單上。

就在楊震乘飛機抵達綏德,並渡過黃河轉往興縣的同時。參加此次行動的部隊,已經利用眼下關東軍主力被吸引到新京和熱河一線,整個南滿腹地隻有一個日軍師團的機會,秘密沿著長白山脈和奉海鐵路向撫順、奉天進發。

其軍區直屬偵察旅的先頭部隊幾個分隊,則在戰役打響不久便已經沿著長白山脈,秘密滲透到了奉天與撫順之間。按照時間判斷,這個時候部隊已經在奉天和撫順周邊打響。與在南滿的大行動與大投入相比,此次太原之戰隻不過是皮毛而已。

為了這批工人,楊震可謂是下了血本。而在他的名單上,不單單是中國籍的工人。就連日本籍的技術工人,也都包括在內。奉天滿鐵建立的滿洲醫科大學、奉天工業大學、奉天農業大學,包括日本籍教師和學生在內,都在這份名單上。

楊震這麼做不單單是為了加強根據地的自我工業發展能力,還有變相削弱日本軍事造血的思路。奉天兵工廠承擔了侵華日軍百分之六十的彈藥生產,如果沒有了奉天兵工廠,侵華日軍所需的彈藥,就隻能從日本本土運來。這不僅增加了日本人發動戰爭的成本,也無疑增加了日本人作戰的困難。

隨同出擊的還有一部分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的工作是,拆卸奉天各大工廠所有能拆卸的輕便設備。造炮的設備太過於笨重,拆卸所需的時間太長。那麼好,造子彈的總歸沒有那麼笨重吧。我把子彈機全部拆走,我讓你的輕武器全部斷頓。

化學工廠煉酸爐過於笨重吧,那我就不拆。我把所有能帶走的零部件,我全部拆走,我讓你短時間之內用不上。楊震的想法很簡單,將這些工廠炸掉,損失的隻能是未來的中國人自己。但是我要想辦法讓你短時間之內無法恢複生產,讓你以戰養戰的能力大幅度削弱,盡可能的增加你維持戰爭的成本。

況且奉天兵工廠的設備和條件,要比太原好的多。所有的大型工廠,火車都能直接駛進工廠。這也為一些輕便設備裝運,創造了一些相對的便利。為了能在短時間之內,盡快的搶運完畢,楊震甚至給負責指揮的李明博下達了秘密強製動員的命令。

不過這個事情,楊震沒有敢上報中央。幾十萬工人、勞工,甚至連同家屬的大量遷移。還是在交通異常發達,一向為關東軍統治核心地帶的南滿,這個瘋狂的計劃,恐怕也就隻有楊震能夠做出來。拿著大量的精銳去冒著這個險,中央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老總的批評,楊震隻是笑了笑沒有反駁。而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老總也隻能采取默認的態度。批評楊震幾句,隻不過是因為這個家夥行動總是這麼讓人提心吊膽,而不得不說幾句。

有些事情還不知道的老總,並未就這件事情給予楊震太多的批評。既然楊震堅持太原方向還要在堅持一段時間,老總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畢竟此次太原作戰,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是抗聯的部隊。盡管兵力不多,但究竟還能堅持多長時間,楊震這個抗聯最高軍事首長,還是心中有數的。

談過太原的形勢之後,老總將話題又轉回了眼下的整體戰局。太原哪裏雖然打的熱鬧,但是對於這場大戰來說,隻是一個局部戰局。相對於太原境內的戰事,老總更關心的是晉北以及東北境內的戰局。

至於楊震提出的從晉西北,為晉北抗聯參戰部隊籌集一部分糧食和畜力的問題,老總猶豫再三,還是將這個問題交給了晉綏邊區政府去統籌安排。究竟能夠拿出多少糧食來,他們這些地主最清楚。

但老總也告訴楊震,原本就地瘠民貧的晉西北。在經曆過去年日軍秋冬兩季連續大掃蕩之後,眼下形勢更加雪上加霜的晉西北根據地,能籌措出來的糧食恐怕很有限。別說麵粉等細糧,就是小米、高粱和玉米,恐怕能提供的數量都不會很多。

原本晉西北糧食產量,除了保德、河曲、偏關三縣之外,其餘的諸縣除了滿足自身需要之外,尚有餘力外銷。但自抗戰爆發以來,經過日軍多次輪番的大掃蕩以及反複拉鋸,糧食產量下降很快。

盡管在去年經過下苦心,在政策上做出一定的調整,晉綏邊區的糧食產量已經開始回升。但去年日軍大掃蕩,糧食被搶走和燒毀的數量極大。尤其是秋季日軍的大掃蕩,幾個主要糧食產地的縣損失猶大。

自開春以來根據地很多農民,就連高粱和小米都吃不上,更別蓧麥麵等一些晉西北傳統的細糧。日常生活,隻能以黑豆為主食。就是晉綏軍區和邊區政府,也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甚至相當一部分的機關和部隊,隻能以黑豆作為主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