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1 / 2)

既然尋找到了突破口,這個連長也沒有猶豫。立即帶著的一個排以班為梯隊,順著通道口小心翼翼的下到山體內部。當幹掉下麵守在通道口,卻在背對著出口交談的衛兵之後。立即以作戰小組為建製散開逐步清剿,重點是通向兩翼丘陵的方向。

至於正麵的通道,則盡可能的向前拓展,同時以火力控製。自己兵力不足,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在全麵搶占這座工事群,又要向縱深快速發展,並沒有那個實力。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給後續部隊,打開一條向縱深發展的通道,並除掉這個日軍工事群。

直到進入山體內部,他才發現山體內部的工事,其實比自己想象和判斷的要簡單的多,並不是很複雜。也許是建設的很倉促,雖說整個山體全部打通,但是內部的整體結構隻有上下兩層,三條通道。

所有的對外火力點,都夾雜在通道之中。一進入山體內部,甚至幾乎都不用刻意的觀察,這些高低不同的火力點,就可以一目了然。當然按照日軍修建工事的一貫特點,即便當初修建的再匆忙,裏麵的結構都經過了鋼筋混凝土的加固。

不過因為施工匆忙,這裏的防炮等級卻是並不高。很多的地方,工程的質量一看就很粗糙,明顯有趕工的痕跡。幾個方向通道的距離也並不是很寬,隻能容納兩個人快速的通過,在多一個人就顯得很擁擠。

而且通道裏麵也不是筆直的一條道,而是利用山體內部自身結構打通出來的。曲曲彎彎的,給滲透進來的部隊,留下了不少的可以利用的隱蔽處。當然這些同樣可以作為日軍隱蔽的地方,也會給攻擊的部隊帶來一定的麻煩。

至於那些火力點,射界是經過苦心射擊和計算的。但除了六挺重機槍的火力點之外,輕機槍的火力點,大部分隻是用汽油桶打通,相互進行連接的。而通道前的火力點,也隻是兩個汽油桶的麵積,顯得相當的狹窄。

放下正副機槍手之後,很難在進去第三個人。如果被直瞄火炮命中,也就意味著這個火力點便再無啟用的機會。可以說日軍的這個工事群,規模不算小,火力布置也經過了縝密的計算。但到處都可以看到倉促施工的痕跡。

既然已經摸清楚了情況,那還等什麼?他的部隊每人一支自動步槍、一支手槍、一把三棱刺刀,一個班兩支衝鋒槍,連裏麵還有三支微聲衝鋒槍和三支微聲手槍。裝備和訓練,雖說比不上軍區直屬偵察旅那麼精銳,但是也是受過嚴格的偵察專業訓練。

但這個連長也沒有莽撞,表現的相當穩重,寧可慢一些,也盡可能的避免開槍射擊。采取了逐步滲透,逐次清除。必要的時候以微聲衝鋒槍和微聲手槍作為掩護,以抗聯偵察兵專用短三棱刺刀徒手解決的戰術。

再加上坑道式的結構,以及每隔五十米就有一盞雖說光線並不明亮,甚至有些昏暗,,但基本上能夠勉強滿足需要的燈,將整個日軍這個龐大工事的內部照的勉強還算清晰,尋找到日軍並不困難。

而在偵察連向日軍工事內部發起攻擊的時候,裏麵的日軍明顯並未進入緊張的狀況,除了幾個值班火力點之外,裏麵的日軍三三兩兩不是正在一起閑談,就是在蓋著毯子呼呼大睡,並沒有注意到外邊有什麼尋常的動向。更沒有人注意到那個進出通道已經被人打開,敵人已經滲透到了自己的內部。

麵對著這樣的情況,這位老兄也自然不客氣。指揮他的部隊,雖說進度並不快,但也平穩的在清除山體的日軍。隻是好運總歸還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罩著他們。在清除正麵山頂的兩個機槍掩體的時候,一聲槍聲將整個工事群內的日軍徹底的驚動。

隨即整個工事之內,從之前的一麵倒的態勢,直接轉變為一場混戰。尚未被解決的日軍,在反應過來之後,極力想要將工事內的敵軍清除出去,而滲透到山體內部的抗聯偵察兵,也想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撤離的攻占這個遏製整個康保日軍築壘地域東北方麵的工事群。

日軍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但工事內的狹窄地形,卻限製了日軍一次性投入兵力的數量。而帶隊的抗聯偵察連長,直接將兩挺日軍工事內的維克斯機槍,架設到麵對工事與日軍二道防線相連接的正麵通道之內。

以密集的火力,直接封鎖住這條龍並不寬闊的通道,阻止了日軍從正麵投入的兵力數量。而在工事內部,日軍即無法使用擲彈筒,也無法拉開散兵線。整個通道被兩挺維克斯機槍,封鎖死死的。

同時打破不許開槍的禁令,命令已經接近兩翼山頭的部隊,以火力開道向兩翼快速的推進,在最短的時間攻占側翼這兩個山頭,掩護大部隊上山。而在戰鬥之中,他的部下嚴格的訓練,以及手中的速射武器占了大便宜。

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在這種狹窄的空間之內,轉個身子都費勁。打一槍需要拉一下槍栓的射速,也限製了火力的發揮。而對於抗聯手中的衝鋒槍和短小的多的自動步槍來說,這種情況卻是正可以發揮他們的最大火力優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