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1 / 2)

相對於炮兵與步兵部隊的裝備調整速度很快,甚至在部隊剛剛組建完畢,所需的裝備就已經到位的情況,裝甲兵的調整和擴編,卻是因為裝備和訓練上的原因拖延了一段時間。直到戰役發起之初,才全部完成裝備。

雖說裝甲兵的擴編,被擺在最優先的地位。但在抗聯自己還無法生產坦克的情況之下,除了全力維修原有的戰損坦克,以及將蘇聯人轉交過來的一百輛T三四坦克編成兩個中型坦克團之外。其餘擴編所需的裝備不足,隻能等待英國人的坦克運抵。

好在此次履行協議速度之快,極為出乎楊震意料的英國人,沒有讓抗聯急需補充裝備,充實建製的裝甲兵等待的時間太多。在他返回哈爾濱不過兩天之後的十二月三日,英國人許諾的坦克數量不僅全部運到,還額外給了一些搭頭。

抗聯用這批總數高達二百五十輛的英國坦克,以及英國人繳獲的意大利坦克中的M十四坦克,暫時補充足了裝甲兵擴編所需裝備的缺口。隻不過英國人提供數量最多的瑪蒂爾達二型坦克過慢的速度,讓抗聯不敢將這批總數高達二百輛的步兵坦克集中起來使用。

這二百輛瑪蒂爾達二型步兵坦克,抗聯利用這種坦克皮糙肉厚的特點,配備給了三個非正麵使用的裝甲獨立旅,作為非主要方向的突擊手段使用,其中準備用於新京戰場突破的裝甲二旅裝備了兩個營。

另外的一百四十輛坦克,除了留下二十輛作為訓練使用之外,其餘的一百二十輛則被編製成了四個獨立營,用於配備給步兵師作為突破手段使用。而兩個裝甲師以及準備用於西線快速突擊的裝甲一旅,則是一輛都沒有裝備。

這種坦克裝甲厚,結構也相當的皮實。但是最大的弱點就是平地二十四公裏的時速,對於快速突擊實在是太慢了。這種坦克作為步兵坦克,倒很是名副其實。其八十毫米厚的裝甲,以及二十四公裏的時速,配屬步兵作戰正好。

但是行動過於緩慢,越野的情況之下更慢的特點,配屬裝甲部隊作為主要快速突擊手段,還不如裝甲薄的多,但是速度卻是完全能夠滿足快速突破需要,抗聯改造過的T二六輕型坦克和英國人提供的十字軍坦克好用。

考慮到此次作戰的特點,楊震否決了陳翰章原有的決定。寧可讓一個裝甲師先繼續使用蘇製輕型坦克,而原本準備接收這批蘇製坦克的獨立裝甲二旅,以及已經搭起架子的裝甲三旅,先使用老舊意大利坦克和法製坦克對付,也沒有同意將這些行動緩慢的英國坦克作為裝甲師的主要裝備。

開什麼玩笑,讓這批慢吞吞的步兵坦克作為快速長途奔襲,或是大範圍穿插迂回的主要裝備,一個不留神不就搞出了前後脫節的問題?其他型號的坦克都已經跑的很遠,他們還在後邊慢吞吞的趕路。

抗聯的裝甲部隊編製,與英國人是不同的。英國人在戰場上慣用的戰術,是利用步兵坦克掩護步兵在正麵突破,速度快的巡洋坦克則采取兩翼包抄。所以他們的裝甲部隊之中,步兵坦克配備的數量很大。

這種戰術有利但是弊處更大,有利的地方是步兵坦克的速度正好符合步兵的進攻節奏,可以掩護步兵從正麵突破。利用巡洋坦克的高速在兩翼突破,可以形成三麵夾擊使得對手顧此失彼。

如果對方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或是沒有能與之相抗衡的坦克,這些步兵坦克突破正麵陣地還是比較容易的。再加上以速度快的巡洋坦克兩翼包抄,隻要有一個點被突破,就可以使得敵軍全線動搖。

這種戰術在麵對那些意誌不堅定,以及缺乏大口徑反坦克武器的軍隊作用不小。英軍在北非戰場上麵對意大利軍隊的時候,這種戰術屢屢的見效。但是一旦遭遇到意誌頑強,戰術靈活,關鍵是拿著打飛機的大威力高炮平射當做反坦克炮使用的德軍,他們的這個戰術很容易出現脫節。

中路行動緩慢的步兵坦克,會將整個進攻速度拖延下來不說。這些行動遲緩,跑也跑不動的步兵坦克,在德軍八八毫米高炮以及裝備了七十五毫米火炮的四號坦克遠射程麵前,就是一堆活靶子。

而巡洋坦克的高速度,單獨使用到側翼突擊,使得步兵無法跟上進攻節奏。一旦麵對堅固的即設陣地以及頑強的阻擊,隻要對方的反坦克火炮數量足夠,缺少步兵掩護的側翼突擊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同時使用這種戰術,在戰鬥之中對坦克的消耗量也相當的很大。尤其是正麵突破的步兵坦克,損失將會是巨大的。而一旦需要撤退,這些行動遲緩的步兵坦克隻能被丟掉。英國人有這個底子,一場戰役下來損失幾百輛坦克不在乎,但是抗聯可沒有他們那個家底。

更何況日軍雖說沒有德軍那樣的,可以作為大威力反坦克炮使用的高射炮。但是日軍步兵的瘋狂勁頭,也不是德軍可以相比的。抱著燃燒瓶的日軍士兵,對於這些行動遲緩的步兵坦克威脅更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