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2 / 2)

但是對於抗聯來說,這種代價也是實在無奈的事情。短短的四個月時間,要讓這批新兵完成從一名農民到合格軍人的轉變,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不在訓練上盡可能穿插進的貼近實戰的訓練,讓新兵在訓練場上就體會到戰場實際情況。等到了戰場上,這批新兵付出的代價隻能是更大。

這些新兵下部隊之後,馬上麵臨的就是一場惡戰,中間留給他們適應的時間幾乎沒有。不盡可能的對這些新兵采取貼近實戰的訓練方法,恐怕一場戰役下來,這批新兵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

而這種高昂的代價,正是抗聯所承擔不起的。所以楊震才親自製定了這個訓練計劃,除了加速這些新兵走向成熟,縮短新兵成長的過程之外,就是為了提高新兵在戰場上的心理承受能力。

盡管這多少顯得有些殘酷,但是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此次補充部隊的新兵,幾乎占到部隊總數的三分之一。而滿打滿算最多隻有四個月的訓練時間,根本讓他們無法真正認識到什麼叫做戰爭。

一旦這些新兵到了戰場上心理崩潰,那麼對戰局很可能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一個能卷走十個,十個就能卷走一百個。在殘酷的戰爭麵前,無論在強大的軍紀和思想工作都比不上對生的渴望。這種訓練雖然顯得有些殘酷,但是無疑也提前加速了這批新兵的成長。

沒有辦法,此次會戰留給抗聯準備的時間上太緊了。按照時間來計算,眼下根本就不可能采取去年的那種在完成訓練之後,拉到與日軍對峙地帶,以小規模輪戰的方式,讓這批新兵接受什麼叫做真正的戰場。

其實一個新兵在完成基本訓練之後,上戰場麵對的很多不是戰術問題,而是心理素質上的問題。戰術問題好解決,但是心理上的害怕卻是最難解決的。不斷在身邊炸響的炮彈,打在自己身邊的無數發子彈,身邊倒下戰友血肉橫飛的屍體,都會引起第一次上戰場新兵的心理崩潰。

老兵知道在戰場上該怎麼樣的保護自己,熟悉了戰爭,已經見慣了生死的他們,心理狀態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這些沒有經曆過實戰的新兵,無論在訓練場上學的在精,到了戰場上麵對著槍林彈雨,很難控製住自己的恐懼。

在心理恐懼之下,無論在精的戰術,都會丟的一幹二淨。提前讓他們在訓練場上感受一下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還有一定好處的。隻有解決了心理上的障礙和恐懼,這批新兵才能真正的成熟,才能使用到投入到戰場上。

在主力部隊進行擴編和調整,忙著整訓新兵的同時,根據第一階段作戰的經驗,楊震對各個部隊的武器裝備也同時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原有的營屬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排在部隊之中撤編,全部改為新式的八二無後坐力炮。

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固然機動靈活,使用上也可以部分代替原有的小口徑戰防炮。但是此戰過後部隊普遍反應,在對付日軍永備工事的時候,遠射的威力還是有些偏小,射程也有些過近。

在加上與蘇聯人達成的協議,抗聯需要提供給蘇聯方麵的數量很大。在這種火炮已經停產,楊震又不想重開生產線的情況之下。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被全部從一線部隊撤編,全軍統一改裝為庫存的八二無後坐力炮。

步兵武器裝備調整,除了五十七毫米無後坐力炮被換裝之外,各個步兵營的十二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增加了兩挺的編製。原有的連屬通用機槍,則全部下發到各個步兵排。每個步兵排,數量增加到了三挺。

原來的師屬炮兵團,除了新編製的師因為數量上的不足,還在使用日式九五野炮之外。老部隊的師屬炮兵團的野炮營,則撤裝了全部的日式三八式野炮和波蘭造一八九七式野炮,改裝為蘇聯交付的七十六毫米加農炮。

至於蘇聯方麵交換過來的那部分M三零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彈炮,楊震沒有交給師屬炮兵團。而是用這批榴彈炮,替換下了縱隊所屬炮兵以及直屬炮兵中的,波蘭造一百毫米奧匈製榴彈炮。

這批被替換下來的一百毫米榴彈炮則選出還能使用的,給每個師屬炮兵團增加了一部分編製。而被蘇製火炮替換下來的三八式野炮和波蘭造法式野炮,除了增加了對挺進軍的補充之外,以及留下部分作為儲備之外,全部空運關內戰場。

而英國人隨同這批坦克轉送過來的那批兩磅炮,楊震則給包括挺進軍在內的所有部隊,每個步兵團都組建了一個六門製的連。作為團屬直瞄火力,用來對付日軍輕裝甲目標以及土木工事。

這批兩磅炮,雖說在北非和蘇德戰場上已經落後。但是在亞洲戰場上,對付日軍的坦克,還有土木工事還是沒有問題的。最關鍵的這種兩磅炮很輕,在山地作戰之中還是可以發揮相當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