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家的兒子並不想參軍,誰不想老婆孩子熱炕頭,誰願意去戰場上打生打死?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可沒有那麼高的覺悟。隻是卻被貪圖那最少四十畝地的父母,用繩子給捆到部隊上。甚至兒子富裕一些的人家,一送來就是倆。
八十畝地的誘惑,還都是肥的流油,旱澇保收的上等地。對於這些窮到極點的老百姓來說,這誘惑力無以倫比。這舍出去倆兒子,就能換來全家人吃飽飯。其餘的兒子,也能娶上媳婦了,搞得好過年也能割上一斤肉了。至少全家人,也不用在和穿一條褲子了。
所以這不用再做任何的動員,之前對挺進軍態度雖說還算不太冷,但也絕對說不上熱老百姓的參軍熱情相當的高漲。對於這些老百姓來說,反正是人給你送到部隊上,這答應的事情你可別說話不算數。
不算挺進軍主力北上帶回來的一萬多新兵,留在熱西堅持的部隊,這段時間之內又招了七千多新兵。不過人家孩子都送到部隊上了,可現在時間過去這麼長了,你們還沒有動靜,這老百姓自然是不幹了。
負責指揮挺進軍留守部隊,此時兼任西滿軍區副司令、熱河軍區司令員的原來的挺進軍一縱隊司令員。麵對自己司令部駐地整天裏三層、外三層,被老百姓圍的水泄不通的情況。在狠狠的批評了那個出了這麼一個幺蛾子的政工幹部,以及罵了一頓還真按照這個荒唐辦法執行的政治部之後。
也無法安置這些老百姓的他,隻能找到此時兼任西滿軍區司令員的王光宇解決。這件事情,總得解決吧。他這個司令員,整天被大量的老百姓圍的水泄不通的罵娘,這成了什麼事情。整天什麼事情都幹不了別說,都快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了。
可王光宇哪有辦法,去一下子解決這麼多的老百姓安置問題?除了在林西利用日本開拓團強占的二十萬畝耕地,想辦法安置了一部分之外。剩餘的部分,他也隻能求助抗聯總部和東北局幫著想辦法。
這天氣眼看轉冷了,本就是遊牧地帶的西滿,上哪去能一下子安排這麼多人?現在的他是即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的物資,來安頓這些拖家帶口整天圍堵熱河軍區司令部的老百姓。
接到王光宇的求援電報,楊震也隻能苦笑不已。但是事情既然已經出來了,不解決是不行的。楊震隻能協調東北局調集了二十多列的火車,大批的糧食,還調集了整整兩個汽車團南下,連同西滿軍區汽車團一起。專門負責從熱河向通遼,轉運老百姓。
考慮到天氣和這些百姓的身體情況,楊震還從軍區總醫院,以及根據地各個醫院之中,抽調了大批的醫護人員隨同南下接應。而抗聯的幾個直屬工兵團連同在嫩江休整的一師、六師、十七師,全部被動員起來,采集木頭為這些百姓搭建臨時房子。
同時東北局還調動了六列專列,專門為安置這些百姓的富裕、楊家店、克山、德都、龍鎮地區,調集了四十萬噸的煤炭、兩千萬斤的糧食。以及三十萬套棉衣,十萬床棉被,外加五萬口鐵鍋,還有上百萬斤的白菜、蘿卜等過冬蔬菜。
還從庫存裏麵抽調出了兩萬條毛毯,十萬張草席,以及大量的肉類。整整折騰了一個半月,總算在第一場冒煙雪下來之前,將這些百姓給安置完畢。至於分地的事情,東北局倒是沒有食言,按照挺進軍答應的數量來的。隻是生產建設兵團上半年加班加點開墾出來的荒地,一下子都移交給了這些老百姓。
要知道,這可不是幾萬人口,甚至十幾萬人口的大遷移。隨同挺進軍一同撤出來的熱西幾個縣的老百姓,此次整個大搬遷搬出來的人口,達到了九十多萬。熱西原來挺進軍活動的幾個縣,幾乎全部都走光了。
為了籌集保證三口人一條棉被,一家一口鐵鍋,一家二百斤過冬蔬菜,以及每人必須一件棉衣的這些物資,東北局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僅將庫存的舊棉衣全部抽調一空,還動員根據地內的老百姓捐獻一部分,才勉強湊夠了這些物資。
挺進軍征集了一萬多名新兵的同時,也給抗聯帶來了相當沉重的壓力。這幾乎是突然出現的近百萬老百姓。這要是有個準備,對於楊震來說,這些老百姓的到來足以讓他高興的手舞足蹈了。可不是沒有準備嗎,所有的物資,都需要現準備。又是這麼大的人口數量突然遷移過來,整個東北局連同東北軍區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生產建設兵團為明年春耕做了大量的準備,這些人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安置。畢竟就算是可供開荒的荒地再多,可也需要時間的。